日期查询:2021年09月13日
【山西人游山西 山西人爱山西】之黄河风光“晋”情出游

黄河古渡传“晋”韵 无限风光在眼前

  本报记者 田璐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黄河,是中华文化最主要的发祥地,是山西的“母亲河”。由北向南在山西境内,北自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入境,抵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4市19县500多个村庄,流程900多公里。偏关老牛湾、河曲西口古渡、碛口古渡……昔日古渡口,今日休闲处。秋游山西黄河古渡,到哪儿看?玩什么?别急,这趟黄河古渡文化之旅给你答案。
  
  老牛湾古渡 黄河入晋第一站
  
    长城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巍巍长城和滔滔黄河在老牛湾交汇,内长城和外长城在老牛湾相聚。
   老牛湾古渡是黄河入晋的第一站,地处晋陕大峡谷的核心地段,位于忻州市偏关县的黄河万家寨水库库区。这里是长城、黄河唯一并行的典型地段,河面最宽处不过百米。
   古时,长城沿线上的军事要塞——老牛湾堡就坐落在这里。老牛湾堡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明成化三年,总兵玉玺筑墙,东接滑石堡,西临黄河岸,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老牛湾堡上有一座望河楼,被誉为“天下长城第一墩”。望河楼四面无门,只有一个小窗户,所以不知道古时的将士如何进出,可以说是一大谜团。
   老牛湾古渡有长城,有大河,有古堡,有烽火台,还有数不清的古渡传说。来到这里的游客,无不被它的壮美所打动。
  
  西口古渡 因“走西口”名扬天下
  
    “一年四季流莺啭,百货如云瘦马驼。”站在忻州市河曲县的西口古渡,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这样的盛世场景。十几个天然水旱码头,每天可停泊大船百余艘,运送着上千吨的货物。西口古渡,因“走西口”名扬天下。
   西口古渡原名“水西门渡口”,历史上可追溯至汉。据旧志载,“汉桓帝时有大贾资金行至此死,津长埋之。其子寻父至此,津长悉以金还之,帝闻之曰,君子也,遂名‘君子津’。”
   西口古渡上有一座禹王庙,俗称“河神庙”,创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该庙主体建筑为正殿及抱厅,附属建筑是一方戏台。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是祭祀日,七月十五为古庙会日。每到祭祀日当晚,夜幕中,当地人会向河中投放河灯,祈求禹王保佑。古会期间,禹王庙张灯结彩,毗邻的蒙陕两省区的百姓都会来到这里。戏台上的锣鼓喧天声,响彻三省。
   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河曲新景之一,不仅是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而且承载了厚重的西口文化。
  
  碛口古渡 水旱码头小都会
  
    深沟巨壑的晋陕大峡谷里,激流汹涌的黄河一路奔腾到吕梁市临县的卧虎山前,与湫水河亲密拥抱,合而为一。
   “物阜民丰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清朝永宁州(今离石)人崔炳文曾这样描述碛口镇的繁荣盛况。吕梁临县的黄河之滨,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碛口镇,是晋商文化发祥地之一。这里不仅缔造了繁荣的晋商文化,还造就了发达的建筑和世俗文化。
   碛口镇位于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而湫水河入黄河河口处就是碛口古渡。古渡自古就有木船摆渡,清乾隆年间开始有居民在此定居,并逐步发展为拥有200家商号的商业集镇,古渡也随之成为沿河两岸以至于西至宁陕等地区的商品转运码头。日复一日,碛口古渡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
   在碛口镇背后,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小村庄,名为西湾村,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村中古宅院在河边的山坡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古宅精致华美、造工考究,游客游走其间,仿佛穿越一般。村内有两横五纵七条小巷均匀地把各处院落串联起来,防盗、防火、排水、泄洪的各种设施配置十分精妙。
   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只要进入一座院落,就可以游遍全村,这说的便是隐于碛口镇南山深处的李家山村。著名画家吴冠中到李家山村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些无论是高堂大屋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都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曾经的生存状态。
   碛口古渡,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体现了厚重的黄河文明。
  
  黑峪口古渡 黄河岸畔书声琅琅
  
   “声琅琅古渡头”,说的是吕梁市兴县的黑峪口古渡。它不仅以晋陕两省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而远近闻名,还因兴学办学而名垂后世。
   黑峪口古渡是晋陕两岸远近闻名的大集市,南北往来的商客络绎不绝。因晋陕两省众多重要物资在此集散,故而设立税卡,并筑有军事设施。抗战时期,古渡曾是红军强渡入晋的地方,自然成为了沟通晋绥与陕甘宁边区往来和储运战略物资的重要渡口。
   与其他渡口不同的是,古渡沿岸除了船工号子声、商家吆喝声,还有学子的读书声。早在1919年,这里就成立了晋西北第一所国民女子学校。而在更前,镇上的商贾大户就让女孩放小脚、读新书。当地人但凡有些办法,都会千方百计让子女上学堂读书。这一切除了与当地人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关,最主要的原因是黑峪口村出过一位名叫刘少白的开明绅士。
   作为中共早期的共产党员,刘少白先生一生为革命奔走,同时念念不忘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同开明绅士牛友兰先生共同兴学办学,事必躬亲,牛友兰先生甚至亲任中学校长。兴县的教育事业在民国时期独树一帜,而黑峪口是兴县最出人才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黑峪口古渡搭上发展乡村旅游的“快车”。当地政府大力推进黑峪口黄河古渡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发掘水秋千体验、垂钓比赛、晋剧演出、百花谷徒步、放河灯祈福、秧歌表演、篝火晚会、晋陕蒙歌手大赛、品尝农家乐、游览观光(青龙山、白虎山、文章楼、古堡)、特色小吃体验等旅游项目。与此同时,将黑峪口古渡与蔡家崖村红色旅游景区串联成线,让游客不仅能享受三晋黄河的壮美风光,还能在寻访蔡家崖村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开启红色之旅。
  
  坪上渡口、军渡 守卫“晋西大门”
  
   在山西中西部,有一座县城隔黄河与陕西相望,这便是被称为“山西西大门”的吕梁市柳林县。由于紧靠中华民族母亲河,这里可以说是黄河风情聚集处,造就了黄河母亲风景区。
   位于中国红枣第一镇——柳林县三交镇的坪上渡口,是红军东征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
   1936年,红军从陕北东征,就是从坪上渡口渡黄河入晋,并拉开了东征抗日的序幕。周恩来曾莅临此地,亲自指导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刘志丹将军在三交战役中血洒疆场,英魂长眠于此……
   坪上渡口纪念碑旁边就是红军东征强渡黄河的浮雕,并与三交镇红军东征纪念馆、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山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旧址等红色景点连成一线。
   柳林县薛村镇西的黄河畔,这里有一处被誉为“晋西大门”的军渡,旧称“军铺渡”,北接孟门古镇,西隔黄河与陕西吴堡相对。抗日战争时期,军渡有陕甘宁边区东大门“巨锁”之称。
   作为黄河古渡、李自成与闯军东渡黄河登岸处,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三大交通干线飞跨其上,滚滚黄河自下而过,两岸除了民居就是悬崖峭壁,这样的黄河景致独具一格。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军渡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产品,把军渡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黄河风情体验、人文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