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0年12月30日

拟斥资226.8亿“锦绣太原城”盛景可期

  本报记者 陈晓凌
  
   12月29日,太原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进行解读。
   按照规划,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2035年,以“一核、两脉、三圈、四极”为总体布局,16年间,将累计拟投资226.8亿元用于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至2035年,将实现“绿水青山,森林太原”愿景,打造森林围城、绿意满城的高品质城市,使太原市民共享生态福利,实现森林惠民。
  
  规划总体布局 一核两脉三圈四极
  
    太原市作为资源大省的省会,既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驱者,又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重要生态修复带上的唯一省会城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太原,再现锦绣太原盛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今年8月31日,太原市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正式印发《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9月1日,太原市召开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11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了《山西省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020—2035)》(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标志着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总体规划》定义,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愿景为 “绿水青山,森林太原”。按照太原市未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体系“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总体布局为:“一核、两脉、三圈、四极”。
   “一核”:以太原市中心城市核心区生态景观建设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主核,将重点推进中心城区景观建设,增加绿地面积,尤其是开展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使城区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两脉”:以太原市东、西、北山形成的山脉,在太原市中心城区外围形成生态保护的屏障;以汾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水脉,串联起了太原市中心城区以及下辖的三县一市,通过在水脉周边开展水系绿化等工程,构建生态连通的廊道,以山脉与水脉构成了一种“山为屏障、水为滋养,山为依托、水为网络”的总体结构。
   “三圈”:城郊森林公园城市生活生态圈,通过环城道路生态景观带、森林公园等生态休闲场所的建设,达到增景、增色、增彩的效果。例如:尖草坪区主要体现胜景再现;杏花岭区主要体现康养游憩;万柏林区主要体现生态科教;迎泽区主要体现寓教于乐;晋源区主要体现湖山古韵;小店区主要体现康体休憩;另外通过近郊平原及丘陵休闲生态圈,发展林业产业、经济林建设、生态旅游项目、特色小镇等;并以远郊山区防护屏障生态圈,对防护林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的修复等,实现对太原市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打造太原市国家森林城市绿色生态的自然屏障。
   四极:以太原市四县、市即(娄烦、古交、阳曲、清徐)形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四极。根据各个县市的主要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建设:娄烦县主要体现“水”,古交市主要体现“山”,阳曲县主要体现“林”,清徐县主要体现“田”,以“三县一市”、“山水林田”作为太原森林城市建设的四极。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与太原市国土空间规划等更好地衔接,《总体规划》期限为16年,即2020年~2035年。分为三期建设,近期为2020年~2022年,为攻坚达标期,中期为2023年~2025年,为巩固提升期,远期为2026年~2035年,为深化完善期。
   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建生介绍,《总体规划》对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投资进行了详细规划,16年间,太原市将累计拟投资226.8亿元用于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其中近期拟投资58.3亿元,中期拟投资58.6亿元,远期拟投资149.8亿元。
  
  三年行动方案 玫瑰之城浪漫之都
  
   发布会上,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书宏就《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
   《三年行动方案》的制定紧紧围绕《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五大类36项指标中,太原市存在短板的7项指标,以及以城市园林为主的账面达标但还存在差距的10项指标为核心,提出了重点发力的十项工作,并对重点工作明确时间节点、任务目标,确保到2022年底所有指标全面达标,顺利通过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评审验收。
   太原将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到2022年底,新(续)建各类公园15处以上,各区每年至少建设5处游园、5处绿地,基本消除公园、游园服务盲区,稳步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加大“玫瑰之城、浪漫之都”建设力度,力争两年内在建成区范围种植月季、玫瑰等花卉百万余株,形成“绿染龙城、花满并州”的景观效果”。发布会上,王书宏针对《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重点发力的十项工作做了介绍,将不断提升环城森林公园品质,以东西北山环城旅游公路为轴线,开展环城森林公园提质扩容,构建环城森林景观带。以增景添色为重点,打造“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森林结构和森林景观,加强公园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稳步开展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在汾河流域沿线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水岸绿化林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娄烦汾河水库为中心,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抓手,实施灌木林地改造工程48000亩、人工造林及未成林地改造提档30000亩,确保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增强区域涵养水源功能。
   全力再造百万亩远郊生态屏障。在百万亩森林围城建设工程基础上,以“三县一市”为重点,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进荒山造林、提档升级、灌木林改造、森林抚育和未成林地管护等工程,再造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完善远郊山区生态防护林保育圈,筑牢太原市西北部生态屏障。到2022年底,阳曲县完成45万亩、娄烦县完成40万亩、古交市完成10万亩、清徐县完成5万亩的营造林任务,多措并举,推动拱卫太原城的森林城市群建设。加大以环城自行车赛道、滨河自行车专用道、汾河景观带为承载的“两环一纵”绿道网络建设力度。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快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努力推动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等。
  
  森林走进城市 亲近自然全新体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森林城市,就是让森林走进城市,用绿色装点城市,让林上山、让林进城,让广大市民走出家门亲近自然、享受绿色。
   “到2035年,经过我们的森林城市建设,太原市森林面积预计将增加6万公顷以上,每年生态效益相当于增长38.22亿元,至2035年,太原市年均生态效益总量将达到 145.75亿元。”太原市国土绿化中心主任马东升表示,对于市民们来说,可以最直观地感受到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地明显增加,花草树木明显增多,可供休闲游憩的好去处多了不少,山变青了,水变绿了,天变蓝了,空气也清新了起来,冬天的雾霾减少了,城市树木的增多,噪声也会小很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让我们的城市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与大自然更近了,这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shtml/sxqnb/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