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9月26日
山西建投八建集团山西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副经理吴建禄

以工匠精神诠释“干一行,精一行”深刻内涵


  本报记者 李睿
  
  若以五年为一个成长阶梯,山西建投八建集团山西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副经理吴建禄这一步迈得既坚定又扎实。自2020年入职山西八建以来,他从施工员起步,历任施工主管、生产经理,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倾注心力、认真对待,不仅锤炼出一身过硬本领,更磨砺出超出常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回首这五年,他的每一次成长都浸透着辛勤汗水、饱含着不懈追求,更以专业态度与工匠精神生动诠释了“干一行,精一行”的深刻内涵。
  
  初露锋芒 以实干淬炼本领
  
  2020年春天,吴建禄进入龙城大街77号工程项目部。这是山西八建的重点工程,也是他作为施工员的第一块“试金石”。面对庞大的施工现场和复杂的施工流程,他既兴奋又紧张,“第一次站在基坑边,看着几十台机械同时作业,腿都有点打颤”。
  作为施工员,吴建禄接触的第一项任务是放线测量。他每天背着5公斤重的仪器,在基坑旁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反复校准、测量,确保每一组数据精准无误。跟着老师傅学看图纸时,他把不同标高的节点画成剖面图贴在笔记本上;学习材料管理时,他给每种钢筋、模板建立了“身份档案”,详细记录进场时间、检测报告编号;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捧着规范手册追着监理请教,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那年7月降雨不断,该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到关键阶段,混凝土供应突然中断。“工期紧,步伐更紧;困难多,办法更多!”面对困境,吴建禄主动请缨,担任主体分部施工负责人,召集班组长重新排工期,木工加固模板、钢筋工绑扎梁筋、杂工清理积水,各工种穿插作业,把等待时间压缩到最短。当混凝土罐车终于在第三天凌晨抵达时,他跟着工人一起盯在浇筑现场,直到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入模。这次经历让他在项目团队中崭露头角,也让他更加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年底第八工程公司评比“优秀生产管理者”时,大家纷纷把票投给了他。
  
  深耕不辍 以匠心筑牢防线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吴建禄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新的转折点,2023年,他被任命为山西八建山西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项目副经理。这座以“智慧建造”为理念的建筑,包含多个专业实验室,仅管线预埋就涉及给排水、强弱电、通风等系统,施工难度极高。
  施工过程中,叠合板与现浇模板接缝处反复出现漏浆问题,不仅影响进度,还对观感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吴建禄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牵头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反复查阅资料,不懂的地方就想办法联系专家咨询。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他们终于摸索出一套严格的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模板加固方案,彻底根治了漏浆“顽疾”。
  装修阶段,石材铺装平整度不达标让吴建禄彻夜难眠。“拿强光手电侧照,缝隙里不能有一丝光影!”他带着施工队现场示范,用靠尺一遍遍校准,手把手教工人掌握“三测三调”技法。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当验收人员用检测仪器划过墙面,全线达标的数据让大家松了口气。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他严格把控质量,项目各项指标均远超行业标准,摘得“太原市结构优质工程”称号。
  
  薪火相传 以担当诠释成长
  
  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同时,吴建禄始终以行动诠释着对安全责任的深刻理解。在山西八建举办的 “岗位安全无小事,责任时时记心上”主题演讲比赛中,他以 《安全责任——岗位生命线的守护者》为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安全生产心得,用真挚表达阐释了“责任重如山”的内涵,凭借扎实内容与生动讲述荣获第一名。
  这份责任不仅体现在对工程质量的坚守上,更延伸到对团队成长的引领中。吴建禄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两本笔记,一本记满施工数据与技术要点,另一本则写着青年员工的技能短板与提升计划。遇到新入职的施工员,他会带着其跑现场、教测量,把全站仪操作的“三查两校”技巧拆解成通俗步骤;发现木工班组对新型模板加固不熟练,他便连夜画出示意图,第二天在工地手把手示范。在他的带动下,项目组建起“师徒结对”小组,多名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从初入职场的施工员到统筹现场的项目副经理,吴建禄用五年时间完成了职业进阶的跨越,在实践中锤炼出“干一行,精一行”的责任意识,也沉淀出“传帮带”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