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助学点亮乡村孩子成长路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通讯员 光曜 东昊
今年暑假,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和校规划合作部携手 90名学生发起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云端助学的形式为河津市的小朋友们带来一堂内容丰富的课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校“修德树人”的校训,诠释了当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报名初期,活动负责人李东昊面向全校公开招选志愿者,报名人数超1000人。报名工作结束后,忻州师范学院“忻”火支教联盟项目组负责人杜伟建、徐光曜通过线上面试等环节,秉持“有教学经验的优先、教学能力突出的优先”原则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志愿者和项目负责人共计90名。确定志愿者人选后,便开始与河津市爱心志愿者协会进行活动对接,针对志愿者授课科目及孩子们的切实需要进行精准对接,确保授课质量。
对接时,志愿者和家长及学生商定授课时间,详细了解孩子的薄弱知识点,并针对性进行备课,确保孩子能高效吸收。
为确保活动完成高效,志愿者还针对上课内容和备课记录实行每日授课打卡。
8月15日,最后一次云端授课结束,为云端助学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志愿者吴锦欣表示:“教育形式万千,核心始终是爱与责任。屏幕两端,我们分享知识、传递温暖,孩子们的笑容与进步是这个月最珍贵的礼物。这场云端相遇,不仅是我陪伴他们成长,更是他们教会我如何成为更用心的教育者。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知识的光芒透过屏幕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云端授课项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碰撞与爱的浇灌,我们将继续坚持下去,为更多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徐光曜表示,后续将继续推动志愿服务公益建设,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更为优质的课程,让“忻”火照亮每个孩子的前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