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8月22日

山西学子国际生物学奥赛摘金 保送北大


  本报记者 王丽娟 文/图

  

  “为国争光,我们做到了!”当舞台上升起五星红旗时,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武知远不由自主地拥抱了一下身边的同学,这是中国再次在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卫冕金牌,也是山西在该竞赛奖牌榜上历史性的“零的突破”。

  8月18日,刚刚获得第36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2025)金牌的武知远踏上了赴北京大学的求学之路。

  

  学生:学习没有捷径 只有脚踏实地

  

  2022年,武知远考入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并成为“追梦之旅”理科夏令营的学员。2023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

  “武知远的学习能力特别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生物竞赛教练贺烽说,“如果学习不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武知远特别喜欢生物学,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

  自从进入竞赛班,武知远就像扎进知识的海洋,每天奔走在教室与实验室间,把对生物的喜爱变成一次次实验的成果。他说:“实验室的显微镜下藏着另一个世界,我喜欢在这个世界探索的感觉。”

  2024年8月,武知远获得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经过半年的高强度训练和层层选拔,凭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出色的综合能力,他最终入选国家队。

  “出战第36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对于中国选手来说,经历了更专业、更严苛的训练,所以基础知识更扎实、实验操作更熟练。”武知远说,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

  

  家长:兴趣是第一位 陪伴也很重要

  

  对于孩子取得如此成绩,武知远的父母表示,兴趣是第一位的,陪伴也很重要。

  武知远的家庭氛围很轻松,父母分工明确,父亲负责陪玩、读书、看世界,母亲负责做好后勤。“父母很少管我学习,让我自由发展,自己管理时间。”他说。虽然父母的教育有点像“放养”,但妈妈从小就给他埋下了一颗兴趣的种子。书架上那本《动物探索》被妈妈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那是他启蒙的重要读物。“这是孩子两三岁时,我们给他买的第一本探索生命的书。那时,可能看不懂,但我们会一遍遍地给他讲述每一种动物的故事。”武知远的妈妈刘晓红说。

  从显微镜到科学实验盒子,再到各种复杂的实验,武知远的成长中,陪伴是父母给他最好的礼物。

  随着进入高中阶段,父亲的陪伴逐渐增多,从生活中的日常到每次参加竞赛,都少不了父亲的陪伴。“高中阶段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因为一点儿小事就让孩子内耗。”说起陪伴心得,武知远的父亲说。

  

  学校:深耕科学教育 让学生发光发热

  

  “得到消息时,我们整个团队都无比激动,这枚金牌不仅填补了山西省在国际生物学奥赛中的空白,也标志着山西在基础学科,特别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拔尖人才培养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李奋平说。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以战略眼光将学科竞赛纳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抓手,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实践与探索。近10间年,全校共有429人次代表山西参加全国决赛,取得了107金、216银、106铜的骄人成绩,其中,37人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清北。

  要给有天赋的孩子搭梯子。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构建了一套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三级科学教育体系打牢基础、拓展视野、鼓励探究。同时,对接顶尖高校,推进“步青计划”“苗圃计划”,实现资源深度融合,为学生搭建成长桥梁。

  近年来,山西大学附属中学还对接国家“强基计划”,实施三大战略,建立了科学选拔、卓越发展、教学保障、特色德育、体育健康“五维一体”培养系统;开发集团校初中竞赛启蒙课程,构建“初高”一体化培养链条;专门成立竞赛部,推行总教练负责制与竞赛教研制度,将教练专业发展纳入学校师资建设体系。

  “我们会把这枚金牌当作新的起点,继续深耕科学教育,让更多学生在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李奋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