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18日

在字里行间传承奋进精神


  赵云云(新闻中心记者 80后 入职18年)
  
  5年前,也就是毛泽东同志为《山西青年报》题写报头55周年前夕,受报社领导委托整理《山西青年报》历史资料,翻阅大量史料,最直观的感受是老一辈报人在毛泽东同志题写报头的感召下,凝聚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我认为,这种精神是实事求是、追求卓越,这种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对人民的热爱、对时代的担当。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为《山西青年报》题写报头60周年,60年光阴流转,毛泽东同志为《山西青年报》题写的报头依然墨香如新。那苍劲有力的笔触,不仅定格在报纸的版面上,更镌刻在一代代新闻工作者的心灵深处。老一辈报人传递的精神火种催人奋进、激昂斗志。
  这种精神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性原则上。多年前,我跟随山西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深入基层寻访困境高中毕业生,记录了大量寒门学子在逆境中拼搏的感人故事。这些报道不仅揭示了困境学生的生存现状,更展现了公益性社会团体如何通过系统性援助改变他们的命运。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受助者毕业后主动回馈社会,形成善行闭环。阳泉市学子史晓伟获得助学金得以圆梦大学。2017年创业成功后,他每年都会匿名捐款资助新生,并开办了公益辅导班。在寻访活动中,我认为每一篇经得起推敲的报道,都是对催人奋进精神最好的致敬。
  这种精神更体现在从人民出发、为人民发声的的立场上。3年前,我采访了高平毕腊英的助学故事,“不能让孩子们吃没文化的亏”。就因为这句承诺,30年里,毕家父女靠养猪资助了上千名困境学生。采写她的感人故事,让我触摸到了新闻背后最动人的力量源泉。青年报人的笔端应当始终关注人民,正如毛泽东同志教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种人民至上的情怀,让我们的文字更有力量。
  60年风雨兼程,奋进精神历久弥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新闻工作者,我们既要做精神火炬的传递者,更要做新时代故事的书写者。未来,我将在每一个选题的深耕里、在每一篇报道的打磨中,让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报头焕发新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