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14日

以专业服务乡村 激活发展“软实力”


  本报记者 李茹霞
  
  近日,山西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该校党委副书记吉育峰将印有“环聚山科,绿无止境”的旗帜授予实践队,并嘱托队员们要扎根基层沃土,用脚步丈量民情,以专业服务乡村,激活发展“软实力”。
  
  直播助农 走访调研
  
  在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保福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晋波的介绍开启实践第一课。随后,队员们来到乡村e镇电商中心,观看了介绍当地农产品蜕变轨迹的宣传片,并走进多肉种植园大棚,俯身参与植株分盆、修根,指尖沾满湿润的培养土。“这里的每一盆多肉,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直播间爆款。”队员申宇在笔记中写道。队员们与运营人员深度探讨发现,电商直播重构了乡村产业价值链条:从拓展农产品销路、提升附加值,到塑造“高都品牌”,最终反哺农业升级。
  在素有“太行第一镇”之称的高都古镇,电商基因正注入千年文脉,那些曾沉寂的“一院十八坊”——金缮木艺坊斑驳的木窗棂、文创艺术坊的扎染布匹、泽州红山楂坊的陶瓮……如今通过全媒体平台的流量赋能,将传统文化与山野风物织成一张文旅电商网络。
  在晋磨香坊的石碾前,队员们推动沉实的磨盘,体验劳动的艰辛;在凤城老酒坊,用镜头记录下老师傅舀酒的弧线;在文创坊的染缸旁,认真记录植物染料的配比,思考生态印染技术的落地可能。这些由古民居院落、废弃村委大队改造成的工坊,经“文旅+电商”模式盘活,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跃迁的样本。队员们一边收集木艺坊的榫卯结构数据,一边探讨如何通过3D建模进行数字化保存。“穿梭于坊巷间,仿佛握住了一把打开文化密码的钥匙。”队长在调研日志中感慨。
  
  座谈交流 践行担当
  
  实践期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吉晋兰带领师生党员在保福村开展了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与该村党支部成员共话“践行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就特色农产品开发与乡村文旅规划、污染处理、垃圾管理等开展座谈交流。
  此外,队员们还为老党员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听他们讲述保福村的蜕变史,从贫困山村到 “全国文明乡村”,党建引领的轨迹清晰可见。全体成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后,拿起扫把、铁锹走向村道清理垃圾,“绿无止境”的队名在这一刻化为具体行动。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踏上离村的客车,那些鲜活的画面已烙进青春记忆:电商直播间跳动的下单数据、十八坊老匠人掌心的茧纹、党旗下铿锵的誓言、晨光中闪亮的村巷。这支以“绿”为名的队伍,在太行山坳里完成了从课堂到田埂的跨越,他们用专业知识为笔,以青春热血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书写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