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2月02日

小年到!福气到!小年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吗?

  小年是春节的前奏,也是传统节日。
   关于小年还有一场南北之争,小年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在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原来,小年竟然也藏着这么隐蔽的知识,快一起来了解小年吧。
  讲故事给你
   起源农历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有仪式感的小年
   扫尘即是大扫除,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洁。据《拾遗记》记载,此习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 “尘”与“陈”谐音,扫尘土也有除旧迎新,将不好的事情一扫而光的意思。
   剪贴窗花是小年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种类丰富,有各种动、植物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小年以后,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贴春联。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
  新桃换旧符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纵笔三首·其三宋·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献寿诗宋·孙纬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在小年这天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
  谜底揭晓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然而到了清朝,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自此开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又由于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据党建头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