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8月12日
全省首次

山医大一院一天完成三例零射线射频消融术

  本报记者 王钰钦
  
   铅帽、铅衣、铅围裙……身披30多斤的“铠甲”,连站好几个小时持续手术,这是射频消融术中的常见情景。但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的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术,可以让医生卸下“铠甲”、轻装上阵,也为更多不宜接受射线照射的患者带来了治疗新选择。8月10日,记者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了解到,当天除了该房颤患者外,还为两位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完成了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术,即一天内顺利完成3例零射线射频消融手术,山西省尚属首次。
   据介绍,60多岁的王阿姨两年前被确诊为房颤。近两个月心慌症状较前加重,让她苦不堪言。经介绍,家属带着王阿姨慕名来到山医大一院。在心血管内科门诊,王睿主任医师经过详细问诊及检查,建议王阿姨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
   “射频消融术?就是那种有辐射的手术吗?”家属闻此顾虑重重,怕射线给老人的身体带来更大伤害。王睿解释,在传统射频消融术中,X射线是实现手术可视化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借助X射线进行操作,之前射频消融术是无法实施的。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采用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开展零X射线下射频消融术,就像给医生安了一双“慧眼”,无须在X射线透视下,即可实现精准导航。
   “这种新技术,在手术过程中放置标测电极和操作消融大头电极等均采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指导,完全不用X射线透视,却对手术医生技术的熟练程度、导管的操作技术以及心脏解剖三维理解要求极高。通过该技术既能获得准确靶点,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安全性,让患者避免了X线辐射,也让医生避免了披“甲”上阵、负重手术,因此被称为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术。”王睿介绍。
   经过充分沟通,由王睿率领的心电生理团队在CART0指引下,十分精准地操控导管在患者心脏内走行、检查、建立模型、精准定位、消融靶点。术中,老人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不适。三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老人心脏恢复窦性心律,长期困扰其的房颤终于“驱魔”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近半个月的时间,该院电生理团队已经为二十余名患者进行了零射线射频消融,疾病涉及室上速、房速、房扑、房颤、室早等各种心律失常,其中还有一名怀孕5个月的孕妇。
   据了解,山医大一院心血管内科自20世纪90年代在全省率先开展各种心律失常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2017年于省内首家开展“零射线”射频消融术。多年来,心律失常亚专科得到了迅速发展,致力于各种心律失常的诊疗及预防,包括各种疑难复杂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术、心脏起搏器植入、ICD植入、CRT植入等。目前心律失常团队共有6名医生:王睿主任医师、赵志强主任医师、郭敏主任医师、王瑞华主治医师、高佳博士、张楠主治医师,其中正高职称3人、博士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