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1年09月29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田土壤固碳增汇

山西农业大学 薛建福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对全球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各界人士的共识。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强调“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从长远来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必然要求我国在碳捕集或封存技术上进行创新,以消除当前大气中CO2。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形成的基础,其不但影响土壤质量和功能,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壤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载体。据估计,全球1m深度土壤有机碳库约为1550Gt,约为大气碳库的2倍、陆地植物碳库的3倍。因此,土壤碳库微小的变化能够引起大气CO2
  浓度较大的变化,土壤对碳固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壤固碳是当前应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经济可行且环境友好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法国农业部提出了“千分之四全球土壤增碳计划”,随后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启动,该计划实施的依据是全球1m深度土壤碳库增加千分之四,则能够抵消当前全球CO2
   净排放。该计划期望通过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既服务于全球粮食安全,又可以为缓解气候变化提供支撑。
   耕地约占全球地表总面积的11%,约占全球可耕土地总面积的36%。与自然土壤不同,耕地受人为活动影响很大,且农田土壤碳库可以通过人为管理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调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将采取良好措施增加农田土壤固碳以清除大气中CO2
   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秸秆还田,采用轮作、保护性耕作等农作管理措施是提升土壤固碳速率、增强土壤碳汇功能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当前农作管理水平下的固碳潜力有限。加强土壤固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山西省约有80%的耕地为旱地,且地形地貌复杂、种植作物多样化程度高,土壤固碳效应及其潜力评价难度大。目前,省内关于农田土壤固碳效应、影响机制及其潜力评价的研究非常之少,基于农作技术对农田土壤固碳贡献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行动,加快农田土壤固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山西农田土壤增汇及推进碳中和重大战略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