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12月27日

“面对面”指导 让大学课程有内涵

  本报记者 郭丽菲
   组建专家队伍,对中北大学各学院推荐的13门课程进行“面对面”跟踪指导,从课程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和策略的设计、教学考核方式和内容的设计、教学条件与资源的建设等方面,推进课程内涵建设。
   近日,中北大学共组织三轮校内课程评估,评估课程(或课群)95门。通过评估,有力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全校范围内 “追求卓越教学、建设卓越课程”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创新培训
   该校采取多项措施,创新教师培训途径与方式,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助力课程建设。
   2018年全年举办三次全校性的课程建设与评估专题宣讲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12场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主题报告及讲座;组织以教学创新为主题的教学沙龙14次;自主编印并发放 “课程建设与评估工作指南”500余册。
   此外,通过QQ群、微信群向全校教师推送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的最新研究论文十余篇,为广大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编印了“课程建设与评估优秀课程典型案例集”两集,总结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先进经验,在全校教师中共享。
  构建标准
      去年底,中北大学构建出台了 《本科教育课程质量通用标准》,以此作为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基本规范和开展课程评估的依据。该标准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队伍、支持条件、达成评价、教学效果七大质量要素,以及每项要素对应的质量要点20个。
   标准首先根据预期学习成果确定课程目标,随后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队伍等要素来支持课程目标的达成,最后通过教学效果来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有利于引导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此外,该校将课程评估制度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建立了校内课程评估常态化工作机制。学校层面每年定期组织2~3次课程评估,接受100门左右的课程参评,采取课程自主申报和学校指定评估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参评课程,逐步实现核心课程的评估全覆盖。
   对达到课程质量标准、通过评估的课程给予三年或六年的质量保障和提升期,期满后需要再次接受校级评估,以实现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通过“课程建设—课程评估—改进提升—课程再评估”的过程,形成“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长效机制,保障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