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1月16日

700年琉璃 在青春中传承

  本报记者 弟姗
   “北京琉璃多用宫廷黄,咱山西琉璃以孔雀蓝为主,搬沙、和泥是重活,雕刻精修是细活,糊弄不得。”年仅25岁的苏琪谈及传承700年的苏氏琉璃时,挺直了身板,睁大了眼,俨然一副老者谈及家族使命的荣耀感。
   苏琪不像一般90后,不多上微信、不玩QQ微博,唱歌、饭局都很少参加,唯一“接地气”的就是给前来参观琉璃厂的人员讲讲自己初学琉璃时的搞笑段子。偶尔,他还设计一些现代实用又带着古典雅韵的小摆件,一个人时,他更喜欢琢磨哪些古画能用苏氏琉璃调制的颜色做出来。
   苏氏琉璃调制釉彩不同于其他,选材都是东山矿物质,为此一直因“色多又精”而闻名于全国,但苏家的釉彩通过塑料瓶外看到的都是橙色。随意拿出一件初次上釉的作品,肉眼看到的全是橙色。氧化后,各色琉璃色才能显现出来。“粉红色是白的,浅红色是黄的,暗红色是绿色的,红色再深一点,是黑的和紫的。”苏琪凭借多年经验给参观人员讲述着。
   偶尔,学员听完后会问,初学者还有什么方法区分,苏琪一本正经地回答:看、标、签。
   苏琪是苏家的长孙,从小听的最多的就是,故宫苏氏琉璃瓦和苏家传人的神奇故事,而苏琪的生活中也有大量父亲和爷爷的影子,上小学时,他甚至已会做简单的泥坯。
   来到苏氏琉璃工作坊,几十只“泥老虎”整齐排列在案边。随手拿起一只巴掌大的作品,苏琪摸着“虎头”介绍说,做这个需要先塑形,精修完再上釉,其中的面部雕刻最难操作。“十多道工序,光是抹平这道工序,就需要大概五天到一周的时间。”
   而抹平仅仅是塑形中的一项,看似单调的动作却是每个苏氏琉璃学徒必走的一步。在苏琪印象中,琉璃工艺中最难的步骤就是上釉,调色和均匀程度关系着每件作品的价值。“看这个霸气的老虎,被我活活做成了猫的样子,因为釉色的不均匀导致。”接触琉璃六七年的时间,苏琪还保留着初入行的每一件作品。
   多年来,苏氏琉璃一直作为实训基地,苏琪甚至主张将苏家独门的配釉秘方公布出来。而苏家对所有学生管吃管住,免费培养。
   这两年,苏琪一直负责这件事。通过和大家的交流,苏琪研究出了“花插”,是一种可以养花又能放置毛笔的小摆件,在市面上很受欢迎。今年冬天,他还尝试绘制了故宫名画《千里江山》,希望能在画中融入山西独特的釉色“孔雀蓝”。
   朋友眼中的苏琪很宅,一门心思钻研琉璃,如今一起长大的朋友联系少了,外出培训时和各大琉璃厂“继承人”探讨、学习,大家互相开拓思路,研究销路,但更多的是奔着这份传承而来。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董元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