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8年01月15日
山西省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王莉

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

  本报记者 张树志
   20年的教学实践,王莉用心感受语文,琢磨语文,蕴语文于生活之中。她营造的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字的过程中,探究文章的意蕴,感受文本的美妙,享受语文学习的愉悦。
   以前,王莉受老师的影响,深深地爱上了古典诗词。现在,与学生一起学习古诗词,她觉得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她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文包诗”,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汲取诗词的营养。
  引导学生改写古诗
   作为语文老师,王莉觉得,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课堂中,她开设了特色课堂——语文大讲堂,每周一次,每次主角都是学生,话题基本上也由学生定。目前,王莉所带班级的“语文大讲堂”已举办三十多期,内容由最初单一的文学范围扩展到历史故事、风云人物、文化艺术、收藏鉴宝……已经成为所带班级小伙伴们最为向往的一堂课。“‘语文大讲堂’激发了孩子们对某一学科浓厚的兴趣,开始深入学习研究,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王莉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课堂,让孩子们发现学习真正的快乐,也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培养了求知欲,增强了自信心。
   在学习古诗词的常规方法之外,王莉还努力尝试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寻找更适合今天的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在高年级,她在学生自主理解诗意、了解作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尝试改写古诗——即创作“文包诗”,并将此作为高年级古诗学习的一种策略。
   通过前几年的古诗词学习,王莉的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以及欣赏能力在逐步提高,有了一定的诗词底蕴。在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王莉将教材中的“古诗词背诵”单元的篇目展示在学生面前,并结合实例讲解了文包诗的创作形式,请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首诗词,自己理解诗意、查阅背景等,进行“文包诗”的创作。学生在接到任务时,觉得比较新奇。班内文采好的孩子更是掩饰不住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关注每一个眼神
   王莉说,这届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不够沉稳。每个老师都喜欢这个班的孩子,他们爱笑,善解人意,彬彬有礼,但是考试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就是坐不住,不踏实,成绩只是说在嘴上,落实不到卷子上。
   王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不想因为成绩让学生压力太大,死气沉沉地就知道学习,更不愿意让他们在本该灿烂的岁月里,单调地只留下学习两个字。可是这些理由,并不能成为孩子们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理由。
   “我想到一种教学方法,让语文在生活中学习,在情境中升华情感。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让孩子童年的灵性和快乐有栖息之地。”王莉介绍,每节语文课,她总会设计一个情景,下午大课间,会和学生一起游戏,自习课会设计辩论赛。总之,就是想尽办法在课前做足功课。
   让王莉开心的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孩子非常多,生活本领强的能力也彰显出来,最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童年的色彩不再是单色。
   采访中,王莉多次提到“通理先通心”。这让她想到林格教授说的话:“一个老师用心灵来感应学生,比用其他方法来管理更有效”。老师的一个眼神,也许能改变孩子一生。如果没有关注到每个孩子的眼神,没有在他们迷惘、胆怯的时候给予一个肯定的目光,或许自己永远也不能和孩子们走得更近。
   教育,是心灵的感应,王莉每带一届学生,都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孩子快乐、全面发展。她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眼神,与他们进行从眼神到心灵的碰撞。
   王莉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心里有方向,用行动做桨,离成功就不会太远。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张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