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17年11月29日
—— 王鑫人物访谈 ——

内外双修 达其情性

  本报记者 杨伟义 王钰钦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王钰钦
   山西青年报: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请问您的老师是通过怎样的教育,使得您的书法做到融会贯通的?
   王鑫:1985年我出生在忻州文工团的剧团大院里,父亲是文工团的胡琴演奏家,演出之余又好笔翰,故我幼承庭训,五岁始习书,六岁即抚琴。书法由唐楷颜真卿入手,继而率更、诚悬,九岁时拜宋培卿先生为师,以欧为宗,兼习诸体。
   2005年考入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师从刘锁祥、姚国瑾、韩少辉诸师,深入、系统地进行了专业学习。本科四年学习,诸位先生之博学、治学对我影响极深。2009年本科毕业,同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拜刘星教授为师,攻读书画艺术研究与创作方向研究生,先生于书、画、印及理论方面都融会贯通,深谙其理。且要求学生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跟随先生三年的深造,让我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质的提升。
   2012年毕业后,我有幸回母校太原师范学院书法系工作,担任本科篆书、篆刻、国画及中外美术史的教学。我深知教书育人之重任,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坚持“教学相长、学研并举”的理念,对学生毫不保留地传授知识。近年来,学生作品入展国家级、省级展览百余次。
   山西青年报: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您认为如何做才能书法内外双修,达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王鑫:我认为,学书之事非一日之力,非表面之功,须注意在字内功与字外功两方面共同努力。字内功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字外功更是提升书法的软实力。
   字内功,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技法。技法是书法创作的必要前提,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先生在《艺术原理》中讲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技巧越高,艺术作品越好。最伟大的艺术力量要得到恰如其分的显示,就需要有与艺术力量相当的第一流的技巧。”
   书法中的技法以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为重。笔法者,关乎执笔的松紧与高低,运笔的疾徐与顿挫,笔锋的中正与偏侧;字法者,关乎结字的大小与欹正,字势的避让与呼应;墨法者,关乎施墨的浓淡与枯湿,意境的雅致与润燥;章法者,关乎布白的疏密与开合,行气的贯通与畅达。笔法、字法是核心和基础,墨法、章法是灵魂和纽带。四者有机联系才能“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此类习书者关照良多,不做详述。字外功则是技法以外的东西了,涉及较为广泛。
   同时,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汉字并不是简单的笔画堆叠,它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凝聚了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如若一味单纯地写字,只能沦为书匠。我们更需要系统学习和探求书法相关的知识:书法史、绘画史、音乐、哲学、文学乃至天文、地理等等。此类无一不是门径,博涉多优才能达到修养字外功的目的。
   此外,清人杨守敬有云:“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俗尘;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黄山谷亦云:“学术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文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这里提到的皆为字外功所需之道,也正是刘熙载 《艺概》中所讲“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这些经典书论无一不说自然书写、恣意挥洒,写出真我的问题,对习书之人来说,本民族的艺术是最宝贵的财富,其中重要的传统是重视人对自然的直觉认同,将书家的自我生命运动与自然中的生命运动相统一,即“物我合一”、“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终极追求。
   刘勰《文心雕龙》中所讲的“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也正是“神”与“象”、“物”与“心”的相通与相应,正是所谓当心与象通,意由心生时,才能够发于笔端,才能够引起艺术创作手法的产生而完成艺术作品。

=Moz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