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服务中心 韩一平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国有企业思政教育创新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2024-2028年)》要求引导国企党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崇明区“党建+”等实践也印证了思政教育与企业治理融合的迫切性。面对数字技术和员工思想多元化挑战,本文探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发展动能的路径,为新时代国企思政工作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承担着经济发展的重任,还肩负着培育高素质员工队伍、传承先进文化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有企业凝聚人心、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创新发展显得尤为关键。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与时代需求脱节的问题,亟需探索新的路径与方法,以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国有企业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社会思潮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员工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在这种环境下,传统思政教育单一的价值灌输方式难以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难以有效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同时,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大量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分散了员工的注意力,使得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思政教育在信息传播效率和吸引力上处于劣势。
二、国有企业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思政教育理念
创新国有企业思政教育理念是突破发展瓶颈的首要任务。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灌输,而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这要求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员工学情数据库,精准把握不同岗位员工的认知特点与价值需求,如针对技术岗位员工可结合大国工匠案例开展 “工匠精神”专题研讨,为管理岗位设计?“红色领导力”情景模拟课程,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同时,要树立开放融合的理念,打破思政教育与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壁垒。可借鉴某央企办公室“红色公文工作坊”经验,在公文写作培训中融入党的方针政策解读,将公文格式规范与“严谨细致”的作风培养相结合,通过 “政策文件解析+公文实操演练”,提升员工政治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或建立“党建+会议管理”模式,在重大会议筹备过程中,组织党员带头成立专项小组,将会议议程设计、服务保障等工作与“服务大局”“责任担当”的价值观教育相融合,通过实战锤炼团队凝聚力。此外,还需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使思政教育与办公室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等业务深度耦合,真正实现理论武装向发展动能的转化。
(二)优化思政教育内容
在思政教育内容方面,要注重与时俱进,增强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式,搭建“理论直播间”,邀请党校专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国企担当》为主题开展线上互动教学,通过弹幕问答、案例解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引导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双碳”战略与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如在新能源项目建设中开展“绿色使命”主题教育,让员工在参与风电场建设、光伏电站运维中,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推出“职业成长护航计划”,联合高校开设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管理等前沿课程,举办“压力管理工作坊”,通过沙盘推演等方式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提升职业素养。此外,还应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挖掘企业历史中的红色基因,打造“厂史长廊VR展”,让新员工通过沉浸式体验,传承老一辈建设者攻坚克难的企业精神,弘扬企业价值观,增强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线上,建设企业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开发多样化的思政教育资源,如微视频、网络课程、线上讲座等,通过微信公众号、企业APP等渠道进行传播,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学习。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员工的学习行为和需求,实现个性化的教育推送,提高教育的精准度。线下,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如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让员工在实践中感悟和体验,深化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四)完善思政教育机制
完善思政教育机制是保障教育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明确企业党组织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思政教育工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奖惩、晋升挂钩,激发员工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思政教育工作者,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此外,还应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思政教育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理念更新、内容优化、方法创新和机制完善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企业实际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才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