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硬核本领”展现青春担当
本报记者 高静 通讯员 高丽
在山西北方机械公司的车间与试验场,6支青年突击队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为指引,在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试验保障、生产交付攻坚等领域勇挑重担。他们用0.01毫米的精度较量、无人监测的创新突破、跨领域的技术融合,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的硬核担当。
这支以90后和00后为主力的队伍,正用智慧与汗水,在国防装备制造领域刻下属于青春的坐标,成为护航研发生产的“尖兵连”。
靶场上的青春测试员
产品试验分公司青年突击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支由11名35周岁以下青年组成的队伍,涵盖5名靶场试射工、3名靶场测试工、2名工程师和1名助理工程师。2024年,在海军工程大学某重点试验项目中,该突击队创新采用“无人高速监测+地面高速跟踪”双轨并行模式,对弹道轨迹实施全面监控,为试验数据采集与科学安排提供了坚实保障,且全年产品交验率达100%。同时,突击队深入部队开展产品售后技术保障、外贸国外教学,凭借专业素养为外方提供系统的火炮技术讲解服务。
此外,这支队伍还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号召,鼓励青年职工考取无人机驾驶证,进一步拓展了武器测试维度。
为帮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产品试验分公司青年突击队建立“老带新”传帮带机制,通过邀请靶场领域专家、技术骨干开展培训,让新队员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工作技巧和经验。面对困难与紧急任务,全体队员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传承发扬靶场老一辈工作者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0.01毫米的青春较量
机电设备分公司XX型超强电流极端工况模拟装置研制突击队,由25名青年技术骨干组成,是一支敢打硬仗的先锋队伍。他们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装配调试于一体,以创新为刃,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
2025年,某新型科研试制产品进入装配阶段,距交付仅剩10余天,面对挑战,该突击队主动请战。该装置通过记录在强电流极端工况、连续运行期间产生的局部动态变化情况,模拟极端运行工况。其中核心部件的装配公差、平面度要求达到0.01毫米,传统的装配工艺难以满足。队员们群策群力,创新提出“激光定位+温差装配+微调校准”的“三步装配法”。装配工闫振飞连续奋战32小时,反复试验20余次,只为验证方案可行性;技术员张学超与总部设计人员、甲方专家经过多轮技术交底与沟通,设计出多种“定位工装”,消除多处干涉的同时大幅提高装配效率。
在最后冲刺阶段,队员们严守质量生命线,为消除一个0.05毫米的装配误差,工艺人员带领团队反复调试,最终,产品各项指标完美达标。验收专家赞叹道:“这支青年队伍,将工匠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攻坚克难的青春方阵
北方机械的工艺优化、质量管控、应急交付等4支青年突击队同样成绩卓著。总装电气组青年突击队负责各型炮车电缆的焊接制作、排布以及最后的整车调试任务,他们精准选型适配元器件,降低了整体功耗,使用贴片机及波峰焊接完成了PCB的制作,提升了制板效率及产品质量。同时跨界赋能民品研发,针对矿用排水车电控安全需求,成功改良出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控箱;“奋进者”青年突击队聚焦急难险重任务,构建“训战结合”成长体系。日常组织专业培训夯实基础,定期开展产品与试板焊接实战演练,以军民品任务比拼激发创新活力,年末系统化复盘总结,锻造出一支敢打硬仗的精锐之师;精密制造分公司机械加工青年突击队扎根军品核心部件加工,围绕火炮身管、炮口、炮尾等关键零件,从操作规范、工艺优化到生产调度全维度发力,以精密制造筑牢国防装备根基;表面班组青年突击队共有8人,其中镀铬线的7人均为青年骨干,承担着单位所有军品助退、复进产品的镀铬任务,以精湛技艺和高效协作,全力保障着军民品生产任务突击。
在北方机械公司,这群以90后和00后为主的年轻人,正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解决着一个个不平凡的技术难题。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年轻一代的肩膀,完全能扛起企业发展的担子;青春的锐气和实干精神,能在生产科研的第一线干出成绩,成为公司向前迈进不可或缺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