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非遗技艺 领悟匠心传承
本报记者 孟存田 通讯员 张朝 王文卉
近日,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遗传承有我”实践队赴阳泉市盂县南白水村、平定县砂窑陶瓷文创基地、东锁簧村文化站、西郊及木槽村等地,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乡村,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实践中领悟非遗传承的匠心与使命。
在南白水村非遗展厅,队员们跟随讲解员学习了国家级非遗“牛斗虎”的历史与表演技艺,还换上虎皮道具,在老艺人的指导下模仿虎的威猛与牛的沉稳。队员郭嘉能感慨:“看似‘争斗’,实则暗含‘相生相克’的哲学,老艺人对动作的精准把控,正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随后,队员们来到砂窑陶瓷文创基地,了解“练泥、拉坯、上釉、烧制”等传统工序,尝试在陶坯上刻画现代图案,将青春创意融入传统器型。该基地负责人表示:“年轻人的加入让非遗焕发新活力,这正是活态传承的意义。”
在东锁簧村文化站,队员们体验了两项特色非遗——布老虎、剪纸,在穿针引线中感受民间艺术的吉祥密码,在剪刀游走间读懂了纸上传神的分量。
探访平定县木槽村,队员们跟随传承人张师傅体验了马山扇鼓舞——左手托鼓,右手持槌,手腕轻抖三次。
最后,队员们来到西郊,感受武迓鼓的磅礴气势,跟随传承人练习将军令、风搅雪等传统阵型,体会“鼓点如雨时需急而不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