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城区“基础看护”升级“成长赋能”
本报记者 孟存田 通讯员 郝静茹
暑期,阳泉市城区区委组织部、团区委创新整合多方资源,开展“青伴同行 成长一夏”暑假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以“官办+特色”运营模式推动托管服务,从“基础看护”向“成长赋能”升级。目前,已在5个街道建成33个“15分钟托管圈”和1个区级托管基地,不仅让500余名青少年拥有了安全有趣的暑期乐园,还帮助家长们卸下了看护重担。
为让服务更贴合实际需求,团城区区委联合区委人才办、区教育局推出“弹性服务”托管机制。针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特点,专门建立区级托管基地,合理调整托管时间,解决了10余名机关子女的托管难题。同时,利用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训和本地大学生返乡时机,整合返乡大学生和来阳泉实践团队、社会青年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结合辖区资源与志愿者特长,构建起“基础+特色+拓展”三维课程体系,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健康成长。
南山路街道公益托管班深化 “以儿童为中心”服务理念,除青年志愿者外,特别引入8名专业讲师开展特色课程。课程体系充分契合青少年成长需求与兴趣爱好,作业辅导课帮助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体育锻炼课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红色教育课则引导孩子们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北大街街道公益托管班依托辖区红色资源,在提供作业辅导等基础托管服务的同时,精心打造“红色课堂”。义井街道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全面精准捕捉家长与青少年需求,按年龄、兴趣分层设计了暑期安全第一课、京剧脸谱彩绘、VR体验、钢琴体验课等活动。
上站街道公益托管班实现社区全覆盖,通过“按需搭对—时长适配—人才契合—动态课表”的科学管理模式,将志愿者的职业特长、兴趣爱好与家长、青少年的服务需求深度融合。下站街道公益托管班突破传统“单纯看护”局限,通过微信群搭建双向沟通平台,精准对接家长在“安全监护、学业辅导”方面的核心需求。针对儿童“兴趣培养、社会实践”的成长期望,课程设置既涵盖知识传授,又融入安全教育、艺术修养等内容,全方位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从“看护难”到“成长欢”,阳泉市城区暑期托管服务的扎实推进,不仅是“双减”政策的生动实践,更以实际行动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团城区区委将持续倾听家长与青少年的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服务质量,让“15分钟托管圈”成为孩子们收获知识、培养兴趣、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