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25日
集大原高铁开通200天

国铁太原局管内各站旅客发送量超400万


  本报记者 张丽
  
  7月22日,集大原高铁朔州东站站台上,客运值班员刘贵勇的语气难掩自豪:“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10点半,我们每天要迎送75趟高铁动车,平均12分钟一趟,其中始发的就有5趟。”
  朔州东站是集大原高铁线路上最大的新建车站,2024年12月31日,伴随着线路的开通,同步开门迎客。截至今年7月18日,集大原高铁已开通运营200天。这条新建线路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加速着人员流动,还改变了沿线城市格局、人口布局和经济版图。
  
  不断延伸的钢铁脉络
  
  集大原高铁全长309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共设乌兰察布、丰镇北、大同南、怀仁东、应县西、山阴南、朔州东、雁门关、原平西9座车站,其中,乌兰察布、大同南、原平西为既有站,怀仁东为改扩建车站。
  线路开通后,朔州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经集大原高铁,内蒙古自治区高铁线路全面接入全国高铁网。“服务围绕需求转,客车向着市场开”,国铁太原局通过每季度调整列车运行图,不断完善列车开行结构。
  “朔州市是山西境内受集大原高铁开通影响最大的城市。”朔州车务段客运科科长段振亚介绍说:“集大原高铁沿线9座车站中,怀仁东、应县西、山阴南、朔州东都隶属朔州市。”截至目前,国铁太原局管内集大原高铁各站发送旅客人数已超过400万人次,让沿线各地享受到实实在在的高铁发展红利。
  
  提档升级的发展引擎
  
  集大原高铁的开通,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位于朔州市开发区的山西省工学院,95%以上的学生来自外地。高铁开通后,朔州至太原旅行时间由原来4个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到北京的出行时间,从需要中途换车、用时5个小时以上,压缩至2个多小时直达。
  近年来,朔州坚持“双碳”目标牵引,深化能源革命。高铁的开通,让位于朔州市平鲁区的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发展信心更足。朔州双碳产业研究院负责人说:“那时候,有的会议就把会场设在太原或大同,不敢让老人们一路颠簸。现在高铁一通,干什么都顺畅了。”
  集大原高铁贯通了三晋南北,填补了晋蒙之间的高铁线路空白。以集大原高铁为依托,沿线城市的发展拥有了“快车道”。应县农产品重点领域的精准招商,山阴县省内外人才的大力引进,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等。人才、资金、技术加速流动,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有力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支撑。
  
  “说走就走”的旅行常态
  
  从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到内外长城、雁门关、金沙滩,集大原高铁把星罗棋布的美景奇观串珠成线。为让广大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国铁太原局在大同南站建起旅游集散中心,拓宽旅游公共服务窗口、开行车站至景区旅游直通车,有效助力大同市文旅产业发展。朔州东站打造“朔风古韵”服务品牌,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站车全程式“链接服务”。雁门关站设立旅游咨询台,实现“高铁+旅游”无缝衔接,让“人享其行”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集大原高铁作为改善路网格局的“交通链接线”、提高人民群众出行品质的“民生幸福线”、串联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文旅快车线”、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引擎线”,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澎湃动力,为沿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和持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