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是如何名传千古的
这个成语讲述的是关于春秋晋国贤臣介子推的故事。
“割股啖君”出自《史记·晋世家》:“(文公)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介子推遂割股以奉君。”
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晋文公重耳在登上宝座之前曾经在外地流亡过整整十九个年头。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他的一个随从头须偷光了重耳的粮食,逃入了深山之中。重耳一行没有粮食吃,饥饿难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重耳。在重耳落难的时候,介子推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也成就了他的忠义之名,史称“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留下了一段传唱千年的历史佳话。
后重耳归国为君侯,励精图治,成一代名君“晋文公”。分封群臣时,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坚决不出山,便放火烧山逼介子推露面,谁料最后被火焚烧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对忠臣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全国百姓在这一天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这个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如今,介子推携母隐居的山西介休绵山也成为了纪念性人文节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并被授予“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的称号。介休寒食清明习俗更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介子推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儒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