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7月03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基层教育注入活力


  本报记者 刘琴 通讯员 李秀峰
  
  自6月30日起,长治学院12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教队伍陆续奔赴长治市12个区、县,以师范专业优势为基层教育注入活力。此次活动由长治学院与团长治市委协同联动,将“三下乡”实践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举措,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教育一线书写责任与担当。
  
  统筹布局 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
  
  长治学院党委将支教活动纳入服务地方发展重点工作中,形成“政治引领—安全保障—教学实施”的闭环管理模式。该校党委副书记史晓东审定方案,确立“12个院系对接12个区、县”的全域服务格局,要求各院系团委负责人带队送抵支教点,并安排指导教师全程随队入住。
  队伍配置突出“五育并举”理念,每支队伍除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师范生外,均配备音乐舞蹈系、体育系、美术系学生各1名,将红色文艺展演、阳光体育、乡土美术创作等融入教学。出发前,该校团委还组织开展了专题学习,明确“严抓质量、杜绝形式主义”的要求,为支教活动筑牢思想根基。
  
  校地联动 搭建立体化支撑网络
  
  团长治市委将此次支教活动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抓手,构建“团长治市委—团县委—支教点”三级联动机制。筹备阶段,团长治市委联合各团县委深入沁源、屯留、黎城等12个区、县调研,精准对接教育需求;支教期间,统筹协调食宿保障,让队员全身心投入教学。
  “这不仅是实践,更是行走的思政课。”该校团委书记郝炯在动员会上强调,要求队员们以黄文秀为榜样践行“太行精神”。首批抵达沁源的团队负责人张彩凤介绍,队员们结合当地学情设计课程,将扎染、植物标本制作等特色内容与学科教学结合,在拓宽当地学生视野的同时,传递扎根基层的情怀。
  
  全域辐射 汇聚教育振兴合力
  
  目前,首批5支队伍已在沁源、屯留等区县启动教学,后续7支队伍将按计划出征。活动覆盖长治全域12个区、县,形成“院系对接—专业支撑—校地联动”的服务模式,多学科协同将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基层教育动能。
  长治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纽带,推动实践育人与地方服务深度融合,让青年学子在基层播撒知识的种子,更要种下理想的火种,让“三下乡”的星火照亮长治教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