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6月11日

长治多管齐下破解停车难


  本报记者 刘琴
  
  6月10日,记者从长治市城市管理局获悉,为提升文明交通品质,长治市多管齐下破解停车难题,将新增300余个机动车停车位,规划50余处非机动车停车点,通过“执法整治+商户自治”新模式,着力打造井然有序的城市静态交通新风貌,让文明出行成为城市新名片。
  在潞州区新营街与英雄中路交汇处施工现场,工人师傅与挖机、土方车紧密配合,有条不紊地开展路基开挖和场地平整作业。该工程预计一个月后建成投用,届时将新增一处拥有25个车位的临时性生态停车场,有效缓解周边区域道路拥堵状况。
  与此同时,长治市城市管理局持续推进停车场建设规划工作。目前,八一路小学地下停车场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待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柏后智慧停车场、应急管理局东西两侧停车场也在规划之中。据长治市城市管理局停车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王四海介绍,总计规划停车位300余个,这些停车场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区域停车供需矛盾,进一步优化城市静态交通秩序。
  停车场建设为疏解停车压力提供了“硬支撑”,而非机动车停放的精细化治理则是提升交通品质的“绣花功夫”。在潞州区长兴路沿线,21个非机动车停放标志已施划完成,整齐的白色标线划定规范停放区域,有效解决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让路面环境更加整洁美观。长治市城市管理局停车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徐波表示,除了长兴路,还将在容海学校、城隍庙等地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总计施划50余处非机动车停车点,这些停车点的建成将显著规范重点区域非机动车的停放秩序。
  为保障停放设施的建设成果,维护良好的停放秩序,长治市城市管理局加大巡逻力度,每日在主城区开展非机动车违规停放“动态清零”行动。同时,为沿街商户发放文明交通监督员袖章,创新形成“执法整治+商户自治”模式,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停放。从停车场规划建设到非机动车标线施划,再到“执法+自治”长效管理模式的运行,长治市城市管理局正以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逐步攻克停车难“顽疾”,扭转乱停放“陋习”,让良好的静态交通秩序成为长治的闪亮城市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