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躺平”?先得找古人“抄作业”
近两年网络上流行起了一个叫“躺平”的新词,大概意思是指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职场上打拼数年后,选择了随遇而安,按自己的想法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过,这个说法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年轻人应该努力奋斗,也有人认为活出自我才是真理。其实,“躺平”这个概念自古以来就有,想“躺平”,还是得先去找古人“抄作业”。
魏晋南北朝 竹林七贤,引领躺平潮流
说起躺平的鼻祖,那非竹林七贤莫属。在魏晋时期,他们可是著名的偶像天团。这个偶像天团总共有七个人,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其中站在C位的是嵇康,所以这个偶像天团还可以叫 “嵇康和他的朋友们”。
魏晋时期是典型的乱世,朝堂之上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一阵腥风血雨,所以很多从前想走仕途实现人生抱负的年轻人就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从而选择了躺平。比如竹林七贤的C位嵇康,他刚入职的时候,那可真是春风得意。后来,司马氏掌权了,嵇康坚决不做司马氏的臣子,于是选择了躺平,坚决不出仕。渐渐地,躺平的队伍日益壮大,一起躺的人增加到了七人。到了唐代,有个名叫孙位的大画家还专门给他们作了一幅画,名为《高逸图》,又称《竹林七贤图》。
据《晋书·嵇康传》以及《世说新语·任诞》竹林七贤条记载,竹林七贤最后选择了去嵇康在山阳寓所附近的竹林里躺平。这些文人们每天开沙龙,并且还围绕某个话题进行清谈辩论,饮酒作乐,开心得不行。
山涛在书法上颇有造诣,《淳化阁帖》收录有其书法作品《侍中帖》八行法帖,单是文集就写了十卷,其中有五卷被录入了《全晋文》;嵇康的作品有《琴赋》《声无哀乐论》《赠秀才入军诗》等;阮咸精通音律,制作了一个乐器,而这个乐器以他的名字命名;刘伶喜欢喝酒,写了传世作品《酒德颂》;向秀写了《思旧赋》;阮籍拥有传世作品《大人先生传》,单是《咏怀诗》就写了82首,还有著作《达庄论》《为郑冲劝晋王笺》等。
是不是像极了告诉你从不学习,最后却考了高分的学霸?竹林七贤看上去是避世躺平,实际上根本没有放弃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在乱世的挣扎中,依然坚强地度过了他们的一生。
唐代 王维,躺平是为了“雄起”
关于“躺平”这个话题,孔老夫子曾经非常认真地进行过讨论,并把这讨论的结果记在了 《论语注疏·述而》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段话很好地安慰了那些仕途不顺的文人们。在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日子里,文人们只有躺平才能疏解内心的苦闷。不过,躺平其实也是在等待“雄起”,它们并不矛盾,唐代的大诗人王维就是典型。
王维与嵇康很像,都属于少年得志。他出身于河东王氏,有大家族背景,在他还没有踏入仕途之时,就已经成为了文艺界的偶像。然而很不幸,这位超级偶像的初次科举就落第了,落榜的原因并不是他的才学不够,而是朝廷在对王氏一族进行打压。但是到了第二年,王维就中了进士。
此时的王维满腔热情,准备大干一场。王维的官职是太乐丞,专门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然而,没过几个月,王维的下属就闹了个幺蛾子:私底下偷偷舞黄狮子。黄狮子舞是皇帝的专供娱乐,伶人私自舞黄狮子就是大不敬,作为伶人的领导,王维也有责任,于是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随后,王维深爱的妻子难产离世,他们的孩子也没有保住。
一系列的打击,彻底把王维这个原本满腔热情的年轻人打懵了。四年后,王维就辞职前往长安,开始了他的躺平生活。在这段日子里,他遵循了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弹琴、赋诗、作画。只不过,王维对生活与工作永远充满了期待,他的躺平只是在等待“雄起”。九年后,贤相张九龄上台,35岁的王维被授予重要官职。
但张九龄上台没多久,就被奸人李林甫赶下了台,他再次跌入了事业的低谷。王维还是遵循着自己的“躺平原则”:没机会就躺下,有机会就爬起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很好地诠释了王维躺平时的心理活动。王维的躺平,是积极的,他一直抱有对未来的期待。他“雄起”时拼尽全力,躺平时也没有放弃过人生。
明代 袁宏道,叛逆的“躺平者”
作为一个躺平者,袁宏道是最有个性的一位,就连他的文学主张都是“独抒性灵”。这种人的躺平生活,自然不像竹林七贤避世式的躺平,也不像王维在躺平中等待机遇,袁宏道是有选择的叛逆式躺平。
袁宏道出身官宦家庭,在他16岁那年,就已经组织了一个文学社,21岁就中了举人,然而他赴京会试的时候,却名落孙山。
一般人落第后,肯定会伤心失落,随后就准备再考吧?袁宏道一伤心,他的大哥袁宗道就把他带入了躺平的世界。
躺平归躺平,袁宏道没忘记学习,到了24岁那年,他总算中了进士。走马上任后,袁宏道选择当个好官。他判案果断,对老百姓也很照顾,在当地颇受拥戴。然而这也招致了当道者的不满,加上这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事情又多又杂,袁宏道想清闲一会儿都难,这可是压抑了他的个性。到了第二年,袁宏道就辞职不干了,写道:“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
躺平后的袁宏道压根不需要 “最佳躺友”,而是选择了继续搞文化工作,还培养了兴趣爱好:插花。无论是在选择花材,还是选择插花的器具,袁宏道都很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还把插花经验写成了一本书《瓶史》,在躺平期间把插花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袁宏道叛逆式的躺平是发自他的内心,正如他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一样,强调的是个性。他选择了在仕途上躺平,却没有对人生选择躺平。
看到没?发现真相了吧?古代的这些名人看似是选择了躺平,实际上他们并非无所事事,也没有表面上那么“丧”。古人所谓的躺平,其实很高级,躺平是他们对坎坷人生的调侃与慰藉,却并没有真正地成为他们的全部人生。据《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