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科技创新高峰 构建智慧交通新生态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在我省交通科技领域,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用八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交通人的使命担当。他就是山西省智慧交通实验室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数字化团队(部)副部长(主持工作)赵晓晋。
工作以来,赵晓晋始终怀揣梦想,脚踏实地,铆足干劲突破行业痛点、难点问题,带领团队在基础数据库建设、大件运输通行安全评估、基础设施监测预警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贡献了力量。他也因此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西交控集团“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力量。
突破大件运输安全评估难题
从2017年起,太重集团555吨大型货物如何从太原运输到天津成为困扰我省交通行业的难题。面对这一困局,赵晓晋带领临时组建的团队踏上了攻坚之路。
在无行业规范可循的情况下,赵晓晋带领团队在全国广泛开展调研学习,深入剖析风险隐患,细致检查桥梁现状,审慎组织分析验算,为承运企业提出了通行路线、装载方案、桥梁加固等全面建议,最终以609.5吨的方案顺利出省,创造了我省大件运输车货总重纪录。
完成该项任务后,赵晓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依托建立的省级桥隧基础数据库,突破分布式云计算、智能化有限元计算、智能路径规划等一系列难题,研发了“山西省大件运输可通过性评估系统”,显著提高了验算效率,连续5年承担省交通运输厅大件运输通行安全快速评估工作,累计完成超1800件评估,相关成果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典型案例和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库重点推荐名单,荣获全国数据要素大赛山西分赛优秀奖,还立项山西省地方标准《公路桥梁超限运输结构安全性评价技术规程》。
推进基础设施管养智慧升级
2018年,面对省内桥梁工程领域的痛点、难点,经与领导和行业专家沟通,赵晓晋明确将基础设施智慧管养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作为主攻方向,立志发挥在检测、监测方面的技术优势,研发出国内领先产品,助力服务行业降本增效。
多年来,赵晓晋聚焦基础设施智慧管控,提出了参数化结构离散算法,编制了病害数字化采集标准,推进了健全完善基础数据工作,主持研发了 “山西省公路档案库”“桥易检APP”“长大桥梁集群监测系统”等一系列软件产品,授权6项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
尤其是在桥隧养护、检测方面,虽然推广初期面临重重阻力,但在赵晓晋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经多次改版,目前已变革省内定检作业模式,大大提升了检测单位的作业效率,被确定为省级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全省16245座桥梁“一桥一档”管理、984座隧道“一隧一档”管理,发挥了数据价值,有力推进养护标准化,被推广到辽宁、内蒙、上海等地的有关单位。
组建跨专业融合型科研团队
面对数字化技术转型需求,赵晓晋推动组建跨专业科研团队,涵盖土木、信息、遥感测绘等多领域。
赵晓晋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痛下决心,将研究方向和发力重点从结构检测评估、受力行为分析转变到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上,负责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的基础设施数字化方向。
为适应新的科技攻关需求,他身先士卒带领传统土木工程专业人员技术转型。2022年成功申报了交通运输部在役干线公路基础设施与安全应急数字化试点项目《山西省公路基础数据库试点建设及标准研究》,2023年立项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 “揭榜挂帅”项目《在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智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2025年参与申报的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获批。结合项目需求,组建了包含土木、地质、交通运输、信息、遥感测绘等的跨专业融合型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仅30岁,党员占比75%。该团队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为核心工作,以软件开发和硬件研发为成果转化手段,探索大数据应用,在基础设施及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高速公路智慧巡检、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科技创新任重道远。赵晓晋和他的团队始终以“行则将至”的信心、“做则必成”的干劲,做矢志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的交通人,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