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03月05日
山西杜聿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昱

法律援助 为弱势群体撑起保护伞


  本报记者 张云鹏 文/图
  
  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奉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律的温度与力量。今年30岁的张昱,是山西杜聿律师事务所律师。工作中,他以雷锋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不懈努力着。
  
  法律援助 筑牢维权堡垒
  
  在法律援助的道路上,张昱始终坚定地站在弱势群体身旁,为他们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不久前,张昱接待了在工厂受伤的工人小李。小李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拮据,受伤后不仅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工厂拒绝支付医药费和赔偿的行为,更让他陷入了困境。面对小李无助的眼神,张昱毫不犹豫地决定为他提供法律援助。
  为了收集证据,张昱多次往返医院的同时,深入工厂了解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与工厂沟通协商,工厂的态度强硬,拒绝承担任何责任。对此,张昱并不气馁,认真准备着诉讼材料。庭审阶段,张昱在法庭上详细阐述了工厂应承担的责任。经过激烈的辩论,最终法院判决工厂支付小李赔偿款。当小李拿到赔偿款时,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了张昱的手。这不仅是对张昱专业能力的认可,更体现了法律援助的意义。
  像小李这样的案例,在张昱的法律援助工作中还有很多,每次他都用法律的武器为他们捍卫自身合法权益,让身处困境的人们感受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公益普法 传播法治种子
  
  除了法律援助,张昱还积极投身公益普法活动,致力于将法治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
  在社区,张昱会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针对居民们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了让法律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他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学校,张昱为学生们讲法治教育课程。通过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课堂上,他用一些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真实案例,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教导他们如何在遇到危险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此外,张昱还积极参与线上公益普法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法律知识普及文章、短视频等,扩大普法的覆盖面。他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法律、敬畏法律,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工作中,张昱深知矛盾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当事人的生活,还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隐患。因此,他积极参与义务调解工作,凭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沟通技巧,为化解矛盾纠纷贡献力量。有一次,邻里之间因为房屋漏水问题引发了争吵,双方各执一词。张昱得知情况后,主动介入调解。他首先与双方当事人分别进行了沟通,耐心倾听了他们的诉求,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为双方分析各自应承担的责任。经过多次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和解。一场可能激化的邻里矛盾,在张昱的努力下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家庭纠纷调解方面,张昱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曾成功调解了一起因赡养老人引发的家庭矛盾。老人的几个子女在赡养问题上意见不同,导致老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张昱组织家庭成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协商,并从法律的角度阐述了子女的赡养义务。通过调解,子女们达成了赡养协议,老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砥砺前行 践行雷锋精神
  
  工作中,张昱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有时因案件复杂、工作量大,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牺牲休息日。面对一些当事人对结果的不理解和指责,他也曾感到委屈和迷茫。但这些都没有让他放弃,反而更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张昱始终坚信,作为律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他把雷锋精神作为行动指南,在每一个案件、每一次公益活动中,都努力做到最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律人的担当和社会责任,为建设法治社会添砖加瓦。
  展望未来,张昱表示将继续坚守在法律援助、公益普法和义务调解的岗位上,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并希望能够带动更多法律人践行雷锋精神,汇聚起强大的力量,共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