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12月10日

减负+赋能 探寻治理“新解法”


  本报记者 陈彤
  
  “社区标识标牌规范了,证明事项开具减少了,了解需求、服务居民的时间就多了。”12月9日,太原市迎泽区迎泽街道青年路一社区党委副书记焦雅琼告诉记者。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也真实反映了基层治理质效的提升。
  自破解基层治理 “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开展以来,该社区清理外部标识牌6块,合并使用频率不高、工作内容重复交叉的微信群8个,注销长期不使用的僵尸微信工作群4个。同时,整合归并室内功能,划分出便民服务、综合治理等七大功能区域。
  为了更好地汇聚基层治理合力,该社区采用“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变“单打独斗”为“全域联动”,探索建立“一核四联动”工作机制,凝聚小区党组织、物管会、物业企业、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针对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争端,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的沟通协调机制,有效解决纠纷难题,让居民更加满意。此外,还通过“网格+平台”服务模式,变“诉求清单”为“满意清单”,及时处理热线平台反馈问题,切实保障办理质效,增强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下一步,青年路一社区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减负赋能双向齐发力,真正为“车”减负担、为“马”强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