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8月16日

方言文化需要你我传承

●米广弘


  方言,与特定地区相关联,它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印记,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声音,是家乡的象征,是游子心中的温暖。方言装着一个地方久远的风土人情、世间百态,也储备着太多只有当地人才懂的文化密码和故土情结。忻州方言属晋方言五台片,具有独特的语音特征和丰富的词汇表达。
  方言的用词、发音、语法、句式,起承转合间,往往反映出这一方水土养育出的人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如果方言文化“丢”了,那损失的恐怕是开启当地风物基因的神奇钥匙。忻州方言主要用于忻州域内,具有五台片的共同特征,即只有一个入声声调,阴平与上声调值相同,发音特点包括前后鼻音不分,这些特点使其在山西地区具有显著的语音语调。
  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多说方言,多用方言交流,不仅体现了对地方特色和多元文化的重视,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忻州话的语音系统相对复杂,有声母25个、韵母47个、单字声调4个,与普通话相比,忻府区方言在读音和声调上有明显差别,部分字的读音和声调不同,即便在本地的不同地区也有所差异。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承方言文化确有必要。因为各地方言都有自己的独属味道,可以展示当地文化的活力。其中的谚语、俚语、歇后语和故事因当地特色而显得格外“有意思”,有些意境韵味只跟这种方言的用词、语调、语境最搭。忻州方言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如顺口溜和方言词典,这些资源不仅展示了方言的魅力,也为研究文化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忻州方言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使其成为研究晋北方言的重要分支,对于了解山西方言的特点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方言文化和年轻群体的兴趣点也并不冲突,借助互联网和影视剧,年轻群体甚至掀起了方言热。年初,多少人因为沪语版电视剧《繁花》的“嗲嗲糯糯”和“洋气劲儿”而爱上了“宝总”“汪小姐”等“海”味十足的角色们。电视剧《山海情》热播时,西北方言“美滴很”成了太多观众的口头禅,被大众普遍接受。
  传承方言文化有助于游子们与故乡建立独特的文化连接。无论身处何地,听到一声乡音都能让人感受到来自故乡热土的亲切呼唤和深深归属感。传承方言文化的重要性已经引发了多方重视,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就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多所高校开设方言专业课程、组织方言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术讲座等。
  曾经,很多年轻人不说方言是因为觉得很容易暴露自己是小地方来的,土,不好意思;如今,能够在同学朋友面前“秀”一口流利的家乡话,成了一件很“潮”的事,而且明明白白、大大方方展现着自己懂家乡、爱家乡的良苦用心。从“没底气”到“有底气”,从扭扭捏捏到自信坦荡,体现的是一份属于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普通话讲得标准,方言亦说得地道,鼓励说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事实上并不存在矛盾。普通话在促进交流、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作用重大,而方言,因其地方特色,对普通话的表达是一种丰富和补充,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感。方言文化这个宝
  箱,不但不能丢,还应每个人都尽心尽力用充
  满地方特色的瑰宝去充实、去分享、去赋能、
  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