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本报记者 孟存田 通讯员 张朝 许夏荣 王皓
暑假期间,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遗传承有我”实践队前往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木槽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寻访之旅。
活动期间,队员们与马山扇鼓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张桃林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张桃林的艺术团队为队员们表演了精彩的扇鼓舞后,张桃林与团队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扇鼓舞的基本动作,从握扇鼓的微妙到步伐的轻盈,再到身体的协调与配合,耐心地为大家讲解动作要点并作表演示范。通过亲身体验,队员们不仅感受到扇鼓舞的独特魅力,更深刻理解了非遗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在木槽村,队员们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扇鼓舞文化展开初步探寻和了解。通过与村干部及村民的交谈了解到,扇鼓舞的扇,除了扇子的含义,还有善良之义,体现了当地人以善为本的品性。扇鼓舞既有扇舞的灵巧与柔美,又有鼓韵和力量,同时结合说唱,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演价值。不同时期的扇鼓唱词蕴含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投身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事业中,努力打破文化传承的代际断层,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群众文化“亮”起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