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31日
共青团大同市阳高县委

“三大行动”全面推进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本报记者 吕汉富 郭丽菲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共青团大同市阳高县委积极探索,实施壮骨、强基、育苗“三大行动”,努力蹚出一条符合阳高实际的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路径,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见实效,使团的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壮骨”行动加强团的工作力量

  团阳高县委书记李墨海介绍,团阳高县委始终坚持促进团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使基层团干部力量不断厚实。
  在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方面,团阳高县委在农村(社区)两委换届中,选配一名35周岁以下青年进两委班子,并担任团组织书记;同时,聘任190名到村工作大学生兼任村团支部团建指导员,进一步充实壮大工作力量。目前,全县各类基层团干部人数达到749人。
  在强化考核评价管理方面,团阳高县委强化挂兼职干部管理,制定《共青团阳高县委系统挂兼职干部选配和管理方案》,明确工作期限和岗位目标,强化干部日常管理,并建立挂兼职干部退出机制,切实激励挂兼职干部真挂实用、真兼实干;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出台《阳高县团干部述职考核评价制度》,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团的新要求,规范和加强团干部考评工作,对连续3年优秀的挂兼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在晋升职务或职级时优先考虑。
  在打通团干部成长路径方面,团阳高县委建立优秀团干部人才库,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条件和要求来教育、培养、使用、塑造团干部,从干部人才库中初步遴选了10名优秀干部,推动列入县委组织部县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优秀团干部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调动团干部的积极性和“精气神”,激活团干部青春动能。

“强基”行动提升团的组织力量

  团阳高县委坚持建团与团建并重,挖“存量”、提“质量”、扩“增量”,全力扩大团组织有效覆盖,切实提升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目前,团阳高县委共有下级组织436个,共青团员人数达到了8745人。
  在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方面,推动实现干部来源多样化,通过换届选举、个别调整等多种方式,配齐配强团的领导干部,不断优化团县委、各基层团(工)委团干部结构;采取专兼挂相结合的方式,团县委机关设挂职副书记1名、兼职副书记2名。目前,阳高县共有团的领导机关团干部9人。
  在延伸共青团工作触角方面,团阳高县委持续优化团县委委员会、代表大会机构,严格按照程序遴选代表、委员,吸纳团员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大、稳定性较强和新兴领域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进入委员会;建立团代表联络站,以及团的委员会成员联系团代表、团代表联系团员青年的“两联”工作机制,构建起横向触及各领域、纵向贯通各层级、普遍联系团员青年的工作格局。
  在推动“青年之家”建设方面,依托党建工作阵地、团属工作阵地、社会组织工作场所阵地等,持续推动“青年之家”建设,不断培育、孵化、吸收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提升服务功能,目前,已实现全县12个乡镇(社区)办实体阵地全覆盖;建立完善青年社群,以阳高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为载体,建立健全常态化志愿服务动员机制,全县青年志愿者集结和动员能力不断增强。

“育苗”行动发挥团员青年力量

  团阳高县委持续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精心构建党、团、队育人全链条,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打造党、团、队育人链条方面,团阳高县委持续完善先进性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团员先进性评价常态化机制,实现团员先进性可量化、可评估、可检验;落实“推优”入党制度,使“推优”工作逐步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让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同时,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带团建,将团建纳入党建总体规划及全县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建工作考核,县委常委会听取研究共青团工作汇报,研究改革工作、审定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改革事项;建立健全阳高县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环境。
  此外,团阳高县委持续擦亮“青”字号品牌,充分发挥团组织服务大局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展示了阳高青年力量。
  李墨海表示,团阳高县委将持续探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全面推进改革各项举措落地落实,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推动阳高县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