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10月18日
共青团忻州市神池县委

创新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赋能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郭丽菲 通讯员 王敏

  “锻造六支专业队伍、创新五种发展模式、构建四大保障体系”。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共青团忻州市神池县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生命线,创新推行“654”工作机制,团结带领全县团员青年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出了青年电商强农、惠农促振兴的新模式。

锻造六支专业队伍

  2022年7月,神池县成立了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就设在团县委。作为全省唯一承担数字办职能的团组织,团神池县委开展现代化的组织管理试点工作,执行每周例会制度和“654”工作机制,引进阿里巴巴企业协同工具开展高效办公,采用SMART绩效分配工作法部署和分解工作任务,提升执行力,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最终形成了以共青团为骨干,工信局、乡镇数字办、工商联、供销社、电商协会等为补充的“6+1+N”数字经济工作力量体系,逐渐构建起县乡联动、高效协同、全域推进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机制。

创新五种发展模式

  “主体培育+数字赋能”发展模式。借助团委政策扶持,通过对外交流引进4家外部电商机构在神池注册公司,新增电商经营主体28家;以乡镇团委为主要力量成立乡镇数字办,助推龙泉镇荣庄子村轻奢露营地和东湖乡三山村认养农场等电商类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4个;举办青年电商培训班,培育青年电商主播30余人。
  “青耘中国+助农联盟”品牌模式。团神池县委充分发挥“青耘中国”品牌效应,以电商惠农为目标,以直播电商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已举办三场“青耘中国”直播助农系列活动,累计带动农产品上行达到456.33万元。
  “人才输送+平台加持”服务模式。团神池县委坚持“精准滴灌”和“后继有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持续加大对青年电商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暑假期间开展返乡大学生青年电商创业就业夏令营系列活动,遴选18名大学生开展电商创业,并为每个人提供500元开店补贴和总计75000元的创业红包补贴,一周内大学生助农带货额达到6.34万元。同时,以团县委为发起单位,搭建“大美神池”消费帮扶平台,截至目前助销农产品50余万元。
  “政府引导+多元场景”带货模式。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效破解农产品销路窄、推广难的问题。今年以来,举办青耘中国助农专场带货、短视频创作大赛、旅播大赛、晋情消费等活动,共邀约外部主播27人,总粉丝量达到1544.77万,营造了浓厚电商氛围;借助政府引导和开展多元场景的直播带货活动,全县1至8月网络零售额较去年同期环比增长134%,网上订单量增长241%,电商带动产业转型和农民增收方面效果显著。
  “龙头企业+定点帮扶”帮带模式。鼓励神池县龙头电商企业与各乡镇形成结对帮带关系,形成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多赢目标。通过与知名电商平台“东方甄选”合作,打造爆款网货产品,年销售额增加2600余万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产业帮扶示范带动效应凸显。

构建四大保障体系

  以政策保障为牵引,助力高质高效发展。团神池县委参与编制、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以产业扶持、物流补贴、荣誉激励、人才保障、金融供给、基地奖补等全方位政策保障体系,助推全县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资金投入为支撑,推动产业品质升级。今年以来,团神池县委累计争取县级财政资金986.62万元,用于青年发展和电商惠农工作。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大局贡献度。团神池县委参与了神池县电子商务十四五规划的审定,编制了年度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出台了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的“青十条”政策文件,开展了乡村e镇项目推进、专业镇电商化转型、电商主体培育奖补、助农消费帮扶平台的搭建等重点工作,不断推动电商产业“人、货、场”等要素的科学聚集,形成“产业+电商+配套”的可持续发展电商生态体系。
  以人才培育为引擎,夯实电商发展基础。改革以来,团神池县委将青年人才的培养主动融入全县人才工作整体布局,构建层级丰富的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团神池县委还结合省校合作和全县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要求,出台培育电商人才的六条举措,构建起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电商人才集聚“新高地”。
  团神池县委书记詹海亮表示,下一步,团神池县委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服务青年、引领青年、助力青年成长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