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强农兴农本领助力乡村振兴
●李浩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目前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要求,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大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田间地头,推动乡村事业创新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走村入户搞调研,厚植爱农情怀。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起步之年,“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在平谷大地启动,来自全国67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走进乡村做调查,这不仅是一堂乡村振兴的大思政课,更是学生们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课,为全国发动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提供了经验借鉴。青年大学生因地制宜,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走访、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同时,积极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信息对比等新型方式,分析发现农民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完善调研过程。深入乡村做调研,了解村情民意,真正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把知农爱农情怀厚植心田。
深入田间地头做实践,练就兴农本领。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农村需要一批扎根田间地头的专业型人才,大学生到农村去历炼、去自找苦吃,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结合农事实际,体验农事活动,积累劳动经验,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从而实现助农扶农。通过到农业生产一线学习体会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研究方法,带到农民身边,推进科技创新,转化实践成果,不断提升强农兴农本领,助力乡村振兴。
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讲好振兴故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的道德文艺活动,创作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核的文化娱乐作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创作可视化科普作品,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平台,加强农村科普宣传工作,增强科普灵活性、多样性、生动性,让农民广泛参与其中。同时,结合村庄文化特色,梳理村庄历史渊源、文化脉络,关注脱贫致富的变化、美丽乡村的建设,通过拍摄情景剧、宣传片等方式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让更多人认识到真正的乡土中国,凝聚乡村振兴的更大力量。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干劲、最开放的群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充分认识国情,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主动扛起历史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本文系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2023年度青年研究课题“大学生返乡投身乡 村 振 兴 现 状 调 查 研 究 (TQL-L202300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