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厘清思路 打好“改革+发展”组合拳
本报记者 李云霞 郭丽菲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共青团运城市闻喜县委坚持打好“改革+发展”组合拳,先后协调解决重难点事项7项,破解瓶颈性问题4个,出台指导性文件8个,建立新机制4个,共青团工作开展更为有序,青年的参与度明显增强,共青团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县域范围内得到显著提升。
干部来源多样化
“改革前我们没有挂兼职人员,改革后,我们的挂职副书记已配备到位。”团闻喜县委书记张曙光介绍,他们同时聘用了一名见习岗、一名公益岗,组成一支8人队伍,加强与基层乡镇、中小学校的联动,培育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县委还出台了《闻喜县加强团组织干部队伍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共青团闻喜县委挂(兼)职团干部考核评比制度》,落实了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和团干部双重管理制度,将述职考评结果反馈至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激发团的基层工作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为推动骨干的成长注入了“催化剂”。
组织方式多样化
团闻喜县委丰富拓展基层组织形态,统一授牌在12个乡镇建立了“青年之家”,并深度联络河底苏村和苗圃社区2个阵地精细打造,常态化开展活动,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青年名片;成立了志愿服务、创业就业、文艺体育三类型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各1个,并常态化联系3个志愿者服务组织;成立10家青年社团,由团组织或团员青年指导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闻喜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已完成注册,吸纳60余名会员;积极与县委“两新”党工委对接联系,召开“两新”团工委成立大会并进行授牌;建立社会领域团组织,并采取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强化对“两新”团组织负责人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引领动员网络化
为形成扁平化青年联系机制,团闻喜县委建立“闻喜县青年”微信公众号,对全县青年工作进行及时转发,直接联系覆盖青年2万余人;构建了团县委、基层团委、团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实现网上社群全域覆盖;构建三级微信群200余个,实现信息全域互联互通,提升组织动员的穿透力和有效性;择优选拔12名大学生到乡镇担任兼职团干部,参与乡镇基层团组织工作;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媒体上传播主流价值,发挥青年影响力。
工作内容项目化
围绕“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利益”四项基本职能,将健康、就业、婚恋等青年关心的发展问题纳入项目建设,并积极引导社会领域资源提供项目支持。打造“约会青春,缘来有你”单身青年婚恋交友项目品牌,每年定期开展一次青年人才联谊交友系列主题活动;联合人社局为创业青年提供政策支持、金融扶持、导师结对、展示交流等服务,积极对接县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创业技能培训,每年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大赛;打造“微心愿”“金秋助学”等常态化帮扶品牌活动,高质量完成“希望小屋”系列活动;依托“闻喜县青年”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生存资源社会化
团县委与县政府办、县财政局沟通协调,制定出台《关于做好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同时,通过社会化招募,积极吸纳返乡大学生、本土创业青年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并兼任团组织书记,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运行机制扁平化
扁平化管理模式是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群众性的有力措施,完善共青团直接联系服务团员青年功能,使得常态化联系服务、发动青年成为可能。目前,闻喜已实现12个乡镇基层“青年之家”全覆盖,将团代表联络站、青年学习社等团属阵地融入其中。依托“1+12+N”青年网上塔群式社群,充分动员全县广大青年在岗位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练本领。
今后,团闻喜县委将更加紧贴基层所需、青年所想,凝聚改革共识、厘清改革思路,在组织建设、青年服务、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稳步前行,不断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全力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书写美丽闻喜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