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厚植优势奋力书写县域团改“新绛答卷”
本报记者 李云霞 郭丽菲
为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共青团运城市新绛县委积极探索“1234”改革路径,着力突破瓶颈、补齐短板、增强动力、厚植优势,奋力书写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新绛答卷”。
坚持“1”个引领聚合力 吹响改革集结号
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党委统领、团委负责、上下统筹、联动统抓”的改革工作格局,新绛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相关单位一把手任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将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纳入全县2023年重点改革事项统筹推进。常委会研究审议通过《新绛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具体改革举措26条,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部署和年度考核,纳入改革督查和巡察监督内容,实行团建不合格、党建不评优,增强党建带团建实效,确保上下齐心、横向贯通、同向发力。
用好“2”个阵地强动力 奏出改革最强音
用好思想引领的宣传阵地,团新绛县委深入开展 “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青年讲师团和红领巾巡讲团开展系列宣讲60余场,覆盖青少年5000余人次;用好“新绛青年”两微平台,五四期间拍摄宣传片《青春赛道 勇当先锋》《青春的样子》,浏览量达到28.3万;组织网红达人,以“践行移风易俗 新绛青年先行”为主题拍摄的3个微视频,抖音平台浏览量突破170余万;用好服务中心的攻坚阵地,开展“青春创业 电商兴农”学习交流活动,积极培育农村青年电商120余人;助力人才强市,完善“学子归巢工作站”,建立青年人才智库;组织青年志愿者、少先队员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共建绿色家园”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美丽山西·青春行动”、“河”我一起 保护母亲河—2023年净滩行动;常态化开展交通劝导、环境整治、社区治理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营造良好创城氛围。
实现“3”个提升添活力 激发改革新动能
坚持引才育才,打破学历、身份、职级限制,争取党政支持,注重从返乡大学生中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全县9个镇面向社会组织选聘在校大学生兼任镇团委副书记,163个村(社区)团组织书记实现全覆盖,团干部配备率明显提升;在学校、镇、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新增团组织13个,创新“两新”领域建团新思路,组建快递物流、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两新”团组织20个,覆盖团员青年583人,建立团主导的青年社团数51个,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覆盖格局,团组织覆盖率明显提升;建立健全推优入党、推优入团、积分入团、评议入团等制度机制,今年以来,累计推优入党40人,新发展团员419人,年满14周岁不满15周岁的69人,全部经过少先队推优入团,联合打造了2所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着力推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建立团组织负责人述职评议制度,将考评结果区分等次并向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反馈,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挂钩,团的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搭建“4”个平台增效力 跑出改革加速度
搭建青年成长服务平台,依托“联络站”凝聚各行各业优秀青年,成立10个专项小组,开展“我为青年办实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0余场;持续推动“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青”字号品牌活动常创常新,带动基层团组织和青年立足岗位争创一流。
搭建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积极推进“青春归巢”计划,举办“才聚新绛·智汇青春”大学生实践活动;联合县人社局举办大型招聘会;对接金融系统为全县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推出“青创贷”等优惠创业政策,为创业青年累计发放贷款2185万元。
搭建青年活动交流平台。新建实体化“青年之家”10处,镇(社区)实现全覆盖;依托“青年之家”云平台,推进“青年人才团支部”和建设“青年人才信息库”建设,提升镇(社区)党建综合阵地建设,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青年之家”、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等团的阵地双向开放、共建共享。
搭建青年关爱服务平台。持续开展“阳光助学”行动,2023年资助困难大学生120人;积极对接公益项目和爱心企业捐赠物资,慰问困难老人和青少年;携手各级青年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0余场次,服务6578人次。
下一步,团新绛县委将持续深化落实改革的各项要求,全力以赴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动员引领全县广大团员青年挺膺担当、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绛篇章凝聚青春之智,汇集青春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