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9月15日
共青团临汾市永和县委

全面深化改革 不断探索改革新思路新模式


    本报记者 钟如杰 郭丽菲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共青团临汾市永和县委紧盯改革重点,破解改革难点,突出改革亮点,不断探索团的基层组织改革新思路新模式,努力开创永和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强化组织领导 让青年工作更有保障

  永和县坚持党委统领、联动统抓、上下统筹,形成了县委重视+部门支持+团委落实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团永和县委多次向永和县委专题汇报改革工作情况,制定印发《永和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实施方案》,成立由永和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17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细化改革“施工图”,明确分工“责任书”,为推进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带团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团教协作、经费保障等重点工作机制,将党建带团(队)建纳入党建考核、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巡察监督、教育评价督导和年度考核评价关键指标,为推进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拓宽选用渠道 让青年力量更加充实

  坚持问题导向,分层分类选优配强团干部队伍,用足用好挂兼职干部,多渠道充实团干部队伍,配齐县、镇、村(社区)三级团委力量,建立团干部有效评价机制,强化团干部日常管理、综合考核,持续畅通成长、发展、薪酬等激励渠道,有效激励团干部干事热情;围绕思想政治、作风品行、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建立团干部述职考评制度;每年由组织部和团永和县委共同对乡镇街道团委书记进行考核评价,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后续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完善青年人才储备机制,建立后备年轻干部和青年人才数据库,对在岗期间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专职、兼职、挂职团干部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畅通成长渠道,并纳入后备年轻干部和青年人才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优化工作格局 让青年服务更具活力

  团永和县委持续加强各领域团建,丰富拓展团的基层组织形态,促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同步提升;在青年集聚地设立“团代表联络站”,建立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青年的“两联”工作机制,并落实委员履职评价机制,定点联系、定时值班、定期解决问题;针对从业青年较多的“两新”组织和新兴青年群体,尤其是养殖、农业、文旅等特色产业群体,通过行业推动、园区联动等方式,采取独立建、联合建等方法设立团工委或团支部等团组织,各乡镇按照“五有”(有阵地、有项目、有队伍、有机制、有标识)标准建设“青年之家”,定期组织团员开展团的组织生活;围绕“党政所急、群众所需、社会组织所能”,制定项目服务清单,按月开展“夜沙龙”服务活动,联系永和青年搭建交友联谊平台,举办青年人才交友联谊活动,定期招募“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永和共青团组织主动走近青年,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切实解决青年问题、全面促进青年发展,在青年成长的要紧时、关键处,给予必要的关怀与支持,做广大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人。

深化思想引领 让青年组织更有合力

  团永和县委持续规范团员发展、教育、管理、评价全过程,保持和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入团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期不少于3个月且团课学习不少于8个学时;推行“2040”志愿服务标准,学生入团需累计2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职业青年入团需累计4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实施积分制全过程管理;制定少先队员推优入团、入团积极分子培养、团员发展管理全过程积分制管理办法,通过量化标准、明确流程、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方式建立全过程培养评价机制;利用“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三会两制一课”等平台,抓住“80、90、00”后青年讲师团、基层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等骨干力量,采取“台上讲、实地看、互动学”方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主题教育感召青年向善;持续开展“两红两优”“青年文明号”等评选活动,以榜样示范引导青年向上。
  下一步,团永和县委将继续乘着改革东风,以改革促工作、借改革夯根基,全面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走深走实,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充满活力的共青团组织,奋力开创永和共青团事业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