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革攻坚推动改革实效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李云霞 郭丽菲
按照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要求,共青团运城市平陆县委聚集“六化”改革目标、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以党政满意度、青年获得感作为改革工作目标,立足县域实际,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全面改革攻坚,推动改革实效落地生根。
改革以来,实现了团干部队伍来源由“窄”变“宽”,工作力量由“小”变“大”;基层组织建设由“虚”变“实”,主题活动由“少”变“多”;社会化生存能力由“弱”变“强”;青少年联系服务由“泛”变“精”;党建带团(队)建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管理格局由“低”变“高”;丰富拓展基层组织形态,互联互通矩阵由“疏”变“密”。
定标准拓渠道 为工作骨干添动力
从严治团,加强团组织管理。团平陆县委在加强团干部目标考核上下功夫,分岗分类定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并通过细化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压实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责任目标;召开团干部述职大会,按照考核目标任务和民主评议综合分数进行排名,考核结果反馈回各乡镇(社区)党委;严把入团关,制定“6+x”入团标准,推行“2040”志愿服务标准,深入各基层团组织调研和督查团务工作;组织团干部赴平陆中学进行观摩学习,通过现场查看团组织阵地建设、团校建设,查阅资料、现场提问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团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改善团员教育管理机制。利用 “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平台加强团员青年党、团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团员青年政治站位,提高团员青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了一批“红领巾讲解员”,通过讲解红色故事,引领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增加团的工作力量。通过招录考用和调任,壮大专职团干部队伍。同时,聘用社会实践岗充实办公力量,并选聘优秀青年担任挂(兼)职团干部,不断扩充团的骨干队伍。
广覆盖多样化 让基层团组织强起来
团平陆县委着重夯实组织建设,丰富主题团日活动。主动出击,在不符合建团条件的组织中建立青年社团,联系青年100余人;要求全县团员志愿者到社区报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严格按照“三会两制一课”要求,结合各组织实际每月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鲜明的团日活动。
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会化生存力。团平陆县委向省青基会为全县220名一年级困境女生申请了每人每年1000元的“1+1幻方资助”,共计220000元;在张店中心校举行了“迎六一”关爱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活动,向178名留守儿童捐助价值10000元的爱心物资;联系爱心企业为部官中心校的137名留守儿童发放书包、跳绳、文具套盒等价值20000元的爱心物品;为有效解决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喝水难、休息难”的现实问题,联系爱心商户投资4000余元购买冰柜、微波炉等电器,分别设立户外劳动者爱心水站2个。
一系列改革过程中,青少年的联系服务由“泛”变“精”,活动项目化品牌化。团平陆县委发挥团属社会组织的动员引导功能,以“学子归巢”助力“青”字品牌志愿服务为抓手,开展了“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关爱服务活动、红色研学活动等;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中心,组织“返家乡”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组建青年突击队聚焦乡村振兴、青年志愿服务、农村电商等,开展“河小青”助力垃圾分类和保护水环境、关注“一老一小”送关爱、“青耕中国”电商直播助力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建设高标准“青年之家”,为青年搭建活动交流平台。按照“五有”(有阵地、有项目、有队伍、有机制、有标识)标准,已在全县10个乡镇(社区)建立了“青年之家”并挂牌,由乡镇(社区)团委书记直接负责,并为每个“青年之家”聘请兼职干事、外聘小慧社工辅助运行。如今,“青年之家”未成年人关心关爱活动已形成品牌项目,今年再次向社会筹集资金1万余元,为1000名留守儿童申请“星囊书包”;暑假期间开展“益暑爱·共成长”托管服务,为3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了作业辅导、心理辅导、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特色鲜明的托管服务,并组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精彩的假期。
团平陆县委书记吴胜表示,下一步,将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团十九大各项部署,持续探索加强基层团组织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法,进一步把改革成果落细落实,成效放大,以奋勇担当、勇毅前行、久久为功的闯劲,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平陆县高质量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