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6月28日
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三级主管侯瑞彬

让物证“说话”破译“罪恶密码”


    本报记者 陈彤

  侯瑞彬,199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5年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三级主管。他不在处警一线,却时刻站在真相背后;他不亲手捕凶,却掌握关键解锁密码。他凭着一双慧眼,在每一个案发现场抽丝剥茧,凭着一片真心,拨云散雾还原案件真相,让物证“说话”,破译“罪恶密码”。在8年的刑侦生涯里,他勘验各类案(事)件现场900余起,从事DNA检验工作2年来出具鉴定文书187份,无一差错,为打击犯罪提供了重要支撑。

锲而不舍

  这是一个无声的“战场”,字符代码跳动间,隐藏着案件背后的“犯罪日记”。侯瑞彬是这个战场上的冲锋者,手动、眼动、脑动,窥探着数字迷雾背后的真相,不同于出入各种现场、直面犯罪分子的一线民警,他的主要工作是与浩瀚的信息进行无声较量。
  2022年开展的“团圆行动”中,侯瑞彬抓住有利战机,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对接,结合新技术、利用新手段,与相关专家通力协作,下发指令80余个,检验入库血卡170余份,在他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太原市“团圆行动”的战果排名全省第一。
  接触的案件越多,侯瑞彬对生命的感悟就越深:“每起案件都是在与时间赛跑,拿出可靠物证,才能准确锁定嫌疑人。”
  2000年12月7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发生一起恶性案件,犯罪嫌疑人进入受害人家中,将霍某捆绑杀害,并抢走财物。由于时间跨度大,给鉴定带来一定的难度。“迎难而上,击难则进”,面对困难,他又一次来了倔劲儿。2022年10月初,侯瑞彬反复检验,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该案件成功告破。
  刑侦技术民警虽然不像办案民警一样冲锋在前,但只要有案件发生,侯瑞彬总能在“细枝末节”中寻找到蛛丝马迹,利用技术手段让证据“开口说话”,让真相浮出水面。

钻研创新

  在形形色色的案发现场,一枚沉寂的指纹、一个残破的物证,也许就是还原案发现场的制胜密码。要发现、提取和鉴别这些痕迹物证,就需要技术人员见微知著的硬功夫。
  2005年7月20日,太原市阳曲县发生一起恶性案件,碍于线索有限,案件久侦未破。2020年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侯瑞彬多次赴案发现场提取 “数据”,一个个疑似人员排除,侦查视线逐渐聚集,终于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张某杰。最终,在多地警方的协助下,专案组民警查明犯罪嫌疑人张某杰已于2022年2月27日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案件成功告破。
  17年的命案顺利告破,凝聚着侯瑞彬无数次案卷翻阅和上百次奔赴全国各地排查的心血,刻画出他一步步扎实而坚定的脚步。
  “一份鉴定就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罪’与‘非罪’,一个实验数据就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未来,对待工作要心怀敬畏。”侯瑞彬说。

默默奉献

  2023年元宵节期间,太原市尖草坪区发生系列盗窃案件。2月4日,河坝上停放的22辆汽车和某小区停放的7辆汽车玻璃被砸,共计6000余元现金被盗。在办案民警紧锣密鼓开展侦查工作的同时,2月5日、2月8日某小区又有20余辆汽车的玻璃被砸。因案发现场地处偏僻,给案件侦破带来很大困难。
  侯瑞彬经过连续多日不间断检验,终于在2月9日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王某平。2月10日,办案民警在长治市壶关县将嫌疑人王某平抓获,一举破获66起盗窃案件,其中盗窃车内财物刑事案件3起,治安案件55起,涉案价值2万余元;入室盗窃案1起,盗窃商店案7起,涉案价值3万余元。
  一串串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侯瑞彬忠诚为民的不变情怀,他就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不与日月争辉,却默默传递着光和热,一步一个脚印,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