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变身乡村振兴“排头兵”
本报记者 贺美晓 文/图
从部队退役的何伟荣于2014年回到家乡,立志要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多年的军旅生活,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团结热情、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回村后,他经常帮村民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2021年11月,窨子沟村两委换届,何伟荣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他以奋力拼搏的闯劲、燕子衔泥的韧劲,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解决困扰群众难题
窨子沟村坐落在应县南山脚下,50年来,人畜吃水一直靠之前修的山沟截潜流解决。由于年久失修,出现截流渗水、水池漏水、管道跑水、天涝河道漫流、天旱水管断流,地冻结冰则无水可取的窘状。村民吃水一直靠车拉人担,有时还得排队,真是吃水比吃油还节俭。人畜吃水成了影响民生、制约发展的最大难题。
一上任,何伟荣就向村民表态:“不解决人畜吃水问题誓不罢休!”于是,他开始向上级有关部门跑项目、申请投资。三个月后,经过他的辛勤奔波和不懈努力,得到了乡党委乡政府、县水利局、县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支持。
2022年4月初,投资上百万元的100立方米截潜流蓄水池、铺街巷管道工程轰轰烈烈地展开。沉寂多年的小山村,一下子充满了欢声笑语,“当时,村民们天天守在施工现场,经常向外发布现场的施工视频”。何伟荣说,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工程顺利竣工。5月8日,清澈纯净的自来水潺潺地流到村里的各家各户,村民们也坚定了和他一起奋战乡村振兴一线的信心。
带村民走上富裕路
如何改善村容村貌、帮助村民们提高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是何伟荣一直以来牵肠挂肚的大事。他三番五次恳请县交通部门的支持帮助,去年完成了村里主街道的拓宽硬化工程。随后,又组织村民完成了大面积推广防渗浇灌节水工程,修复了原有的田间道路。其间,他利用在部队学到的知识,积极为乡亲们提供了一系列咨询、培训、传授等服务,并建立大数据农产品销售网络平台,让村民的农副产品得以畅销。
在他的多方协调引导下,村民发展农业的热情高涨,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改善。2022年,村里的粮食总产量突破200万斤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该村的农副产品收入也有了大的突破,很多蔬菜专业户户均收入达十几万甚至20万元。村民在喜庆丰收之余,都发自内心地感激何伟荣。“原本封闭老套的思想经过他的 ‘点化’,一下子就开了‘窍’,这些成就伟荣功不可没。”蔬菜专业户李家广说。
心系村民排忧解难
何伟荣经常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困难,从细微处帮村民排忧解难。小到村民家里的窗把手、电插座需要维修,大到村民有了病痛求医买药,只要他知道了,都会力所能及地帮忙。
“伟荣是个憨厚善良、勤快热心、好学上进的有志青年。”提起何伟荣,看着他长大的应县退休老干部尚志应说。
去年疫情期间,村民王大根在家干活时,胳膊的大动脉不慎被机器割断,引起大出血。情急之下,家人给何伟荣打电话。何伟荣立刻开车将其送进县医院,县医院处理不了,便转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由于抢救及时,成功挽回了生命。
2021年初冬,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一整夜,八寸多厚的积雪将窨子沟村覆盖得严严实实。村民们喜忧各半。喜的是来年土地墒情好,忧的是道路出行不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雪后的早晨,一辆小型铲雪车轰隆隆地开进村,沿着街巷开始清理积雪。村民一看,何伟荣正冒着严寒指挥着铲雪。
为实现窨子沟村振兴,何伟荣已经规划出一整套方案。他说:“咱把村子弄好了,用不了几年,外出的青年就会回来创业。到那时,青年人城里有房子,村里有事业,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他将不负韶华、勇毅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奉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