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6月14日
阳泉日报社团总支书记王丰

优秀志愿者时刻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孟存田 文/图

  现任阳泉日报社团总支书记的王丰,先后被授予“阳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最美文艺志愿者”等称号。
  6年来,她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得心应手,始终坚持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原则,不断擦亮“青”字号志愿服务品牌,带领阳泉日报社的团员青年在疫情防控中逆行坚守,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倾力奉献,在学习成长中坚守信念,不断书写青春华章。

工作因创新而精彩

  在工作中,王丰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模式,运用拍摄视频的方法,来展现阳泉日报社团员青年的风采,得到了多方认可。2022年学雷锋纪念日,她一改以往的活动模式,安排多名团员青年,在镜头前畅谈他们对雷锋精神的思考,视频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这次活动,不仅让团员青年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每个人都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五四前后,她又一次组织制作了视频《喜迎二十大,强国有我,阳泉日报青年说——青春》,并在“阳泉日报微公号”刊播。该视频回望了建团百年的奋斗历程,展现了报社青年的精神风貌。这次视频的拍摄过程困难重重。一个仅5分钟的视频,在缺设备、缺人才的情况下,她硬是靠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给拿下了。有了这两次的成功经验,此后每次活动,她都会想方设法地留下生动而有意义的瞬间。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阳泉市近几年的重点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作为青年党员、志愿者,王丰更是义不容辞。去年8月,她和青年志愿者对桃北中街南侧桃河桥至深圳街口路段的绿化带进行了卫生集中清理。绿化带的围栏上有很多树油黏着灰尘,特别不好清理,于是,她就把最难的活儿揽下,让其他人清理草丛中的烟头、纸屑、饮料瓶等垃圾。当绿化带没有了垃圾变得绿意更浓、围栏没有了树油灰尘变得焕然一新时,志愿者们很满足。王丰说:“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争做城市文明的践行者。”

青春因奉献而美丽

  2022年4月8日的凌晨时分,人们都已熟睡,此时,手机的振动让王丰突然紧张起来,“这么晚了,谁打电话,一定十分紧急”。她迅速接起电话,电话那头立刻传来:“赶紧集结多名人员到社区报到。”还没来得及问,对方已挂断电话,感觉到事情的紧急,她迅速给团员青年挨个打电话,有的已关机,有的家中有幼儿,有的还在忙工作抽不开身,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火速集结了8名志愿者赶到社区,到了才知道是为即将开展的区域全员核酸检测进行演练。
  4月17日,阳泉市部分县区开始区域核酸检测。做完本职工作后,她便号召团员青年们积极报名,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10人小分队,于凌晨4时前往社区,投入到矿区区域核酸检测一线。此时,她又主动认领了最繁重的任务,也是接触人员最多的任务。在核酸检测点,她仔细核对人员的身份信息并认真录入,规范、科学、快速有序地开展登记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大爷,您的核酸检测码不清晰,带身份证了没?用身份证录入也行。”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话语,她没有不耐烦,而是仔仔细细地为2000多名居民录入了身份信息。在当时防护服紧缺的情况下,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她不敢吃喝,一次次地低头弯腰,却始终毫无怨言。
  这些,只是王丰在志愿服务上、在共青团工作中的很少一部分,那一大部分一直在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她坚信,善良可以感染,爱心可以传递,通过自己的行动可以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当好志愿者、当好传播者,时刻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希望,用自己勤于思考的习惯、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团员青年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