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3年02月23日
太原市小店区第八中学教师穆晓立

扎根一线 用满腔热情对待教育事业


    本报记者 陈彤

  幸福是什么?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在太原市小店区第八中学教师穆晓立看来,幸福就是“热爱、担当、情怀”。从教17年来,他始终扎根教育一线,把满腔热情与激情播撒在了教育事业上。他想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孩子们搭建桥梁,助其点亮人生,为此,他愿用一生守得幸福花开。

带着学生努力追逐

  从2006年起,穆晓立就在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任教,从那时起,他就把热情与激情默默播撒在教育事业上。他深知农村孩子求学不易,他必须带着学生努力追逐属于他们的梦想。
  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智发育尚不健全,难以正确判断是非,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学生的困惑,穆晓立善于从学生“外围”入手,通过心理疏导,找到真正的“病症”并解决。无论是沉溺于网络的学生,还是对学习自暴自弃的学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用耐心去化解,因而,办公室里经常会出现他与学生交流谈心的身影。
  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小伟,七门功课中有四门不及格,且行为习惯偏差,穆晓立就用始终如一的爱,让孩子走出阴霾,享受成长路上的“阳光”。在这一年中,穆晓立用观察与思考传递着作为师者的使命和担当,他也渐渐成了小伟眼中的 “重要人”。孩子变了,一起改变的还有穆晓立育人的理念和不断精进的教育水平。热爱、付出,既为因果,更是共生。
  学生之魂,文以化之;班级之魂,文以铸之。得益于之前在报社当编辑的经历,穆晓立借助 “班刊”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在2014年,为更好地将“班刊”运用于班级文化建设中,他申报了市级课题,并成功立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他特别注重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从QQ空间到后来的“班刊”,都在形成一种“教育影响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向上的班级品格、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穆晓立不断探索,先后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三因”理念。他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唤醒了一个个“沉睡”的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激情,在师生良性互动中,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

全力护航孩子成长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 “特约观察员”,穆晓立行走各地,援疑质理,寻找答案,走进无数的“可能”。在近5年里,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涉及乡村教育的课题:2020年11月,主持完成了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生寒暑假作业重建的实践研究》;2022年7月,主持完成了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规划课题《<朗读者>节目视野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在太原教育电视台《弘扬高尚师德 潜心立德树人》节目访谈中,穆晓立这样说道:“乡村的孩子需要一双翅膀:一个是改变的心,一个是不变的心。一个需要用知识点亮自己、改变命运的梦想,一个需要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如此,乡村教师亦如是。”在穆晓立看来,乡村教师行走在路上,也行走在大地上。
  正因为如此,穆晓立成了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并担任“特约观察员”,同时,他先后荣获 “全国优秀教师”“山西省模范教师”“三晋英才”“太原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为持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今年1月,太原市小店区精心选树了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先进典型,并授予“汾东英才”荣誉称号,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穆晓立便是其中之一。接下来,穆晓立将以此为起点,再接再厉,全力护航每个孩子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