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0月30日

“十四五”大同邮政实现全方位突破

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可靠寄递服务

本报记者 吕汉富

  记者从大同市政府新闻办10月28日召开的“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大同市邮政管理局专场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大同市邮政管理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主线,立足“畅通循环、服务民生、赋能产业”三大定位,在政策赋能、规模扩张、网络完善、服务升级、产业融合、安全绿色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突破,不仅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中极具活力的增长极,更为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寄递服务支撑。
  从发展规模看,五年来行业实现跨越式增长。快递业务量从2020年的4493万件飙升至2024年的1.25亿件,年均增长率28%左右;快递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各类邮政、快递网点从不足1000个扩容至2154个,新增跨越、拼多多等优质市场主体,形成“多元竞争、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行业连续5年获评地方“突出贡献单位”,影响力与日俱增。
  从发展根基上看,营商环境得到更好优化。“十四五”期间,始终通过“政策赋能”与“规范监管”两轮驱动,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前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业办事痛点,将业务经营审批时限从25天压缩到20天,积极推行许可备案在线核查,企业全程线上办理,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2024年,全省首家联合编办、交通局发文,明确将县级邮政管理责任纳入地方交通运输部门职责,解决县级监管力量薄弱问题,形成“市级统筹、县级落实”格局;2025年出台《大同市促进邮政业区域性分拨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及实施细则,从土地供应、税收优惠、建设奖补等方面提供支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下坚实基础。
  在基础设施与网络建设上,城乡物流体系实现质的飞跃。“十四五”期间,以“城乡统筹、全域覆盖”为核心目标,构建“城市便捷高效、农村覆盖全面”的寄递网络体系。城市物流节点建设上,重点推动区域分拨中心与末端网点升级。在政策引导下,顺丰、中通、京东三个快递主要品牌在同建成晋北区域分拨中心,并鼓励投用“双层环形交叉带+多层小件分拣机”,快件处理效率提升70%以上,全市单日快件最大处理量突破170万件,有效解决了物流高峰期快件激增的处理难题。末端服务网络优化方面,先后制定了《大同市快递末端服务站运营规范》,联合规划、住建部门印发《大同市推进城市智能快件箱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全市智能快件箱超500组,格口数11万个;末端网点突破2000个,形成“分拨中心—末端站点—智能设备”三级配送网络,市民平均取件距离不断缩短。今年,市邮政管理局与市公安局、交通局、工信局联合推动《大同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落地,23个无人驿站、超20辆无人快递车投入运营,在平城、云冈、州、浑源等区域开展试点运行,为城市寄递注入“智慧元素”。
  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上,服务网络实现全面升级。始终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动员全行业克服农村人口分散、运营成本高的难题,实现从“部分覆盖”到“全面服务”的转变。自2022年起,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作为当前首要攻坚任务,综合实施农村网点“旬跟踪、月通报、定期督导”机制,创新构建“邮快、快快、交快”等协同模式,在有条件的县域积极开展“统仓共配”“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通过整合县域快递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切实解决农村快件“进村难”问题。全市1349个行政村进村率提升至76.4%,位居全省前列。日均投递农村快件超10万件,切实打通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快递进村”,打造“快递+”特色模式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助力云州黄花、广灵小米、浑源黄芪等农特产品发运超600万件,支撑产值1.6亿元,有力服务农民增收、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