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0月14日

8天始终“在线” 山西12355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本报记者 郭丽菲 通讯员 苏虹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当多地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暂停服务时,山西12355青少年服务台却始终“在线”。8天假期里,24名热线志愿者通过“常规轮班+危机延时”模式坚守岗位,累计服务283小时,接办各类诉求206条,为青少年及部分成年求助者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理健康“防护网”。

283小时服务“不断线”

  为做好假期心理咨询服务,山西12355青少年服务台提前制定了“分组轮班+应急补位”工作方案,24名具备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资质的志愿者参与值守。常规服务时段为每日8时30分至23时30分, 4组轮班,确保学业困惑、人际矛盾、情绪疏导等常规诉求即时响应。
  面对危机个案,志愿者们主动延长服务时间。一旦在23时30分前接入情绪失控、轻生预警等紧急诉求,便打破时间限制持续处置,多次工作至次日0时30分以后。据统计,此类延时服务累计超过28小时。
  8天假期里,24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283小时,真正实现了“人歇线不歇”。

206条热线处置到位

  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山西12355服务台共处理热线206条,其中呼入174条、呼出32条。呼出来电多为志愿者对复杂个案的主动回访和危机后续关怀。
  从地域分布看,省内来电194条,占比94.17%,覆盖太原、大同、运城等11个市;省外来电12条,主要来自山东、陕西等周边省份。从人群结构看,初高中生占比超过八成,成为假期求助主力;女性来电者略多于男性。
  值得关注的是,假期共接到11起危机干预诉求,均通过“即时沟通+联动医院或家属”机制妥善处置,其中10起已顺利解决,1起新增案例正由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紧急跟进。

三大问题困扰青少年

  初高中生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亲子矛盾和情绪调节三大领域。其中,人际关系问题占比约38%,涉及同学矛盾、社交恐惧等;亲子冲突占比约32%,多因学习安排、手机使用等引发;情绪及心理状态问题占比约20%,包括抑郁、失眠、学业压力等。
  志愿者们通过情景模拟、沟通技巧指导、“非暴力沟通”等方法,帮助青少年梳理问题边界,引导家长理解孩子心理需求,并对需进一步干预的个案推荐专业诊疗渠道。
  “24名志愿者283小时的坚守,是对‘假期心理需求不降温’的精准回应。”山西12355服务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者们放弃陪伴家人的时间,在深夜仍坚守岗位,成为假期中最动人的“守护力量”。同时,呼吁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协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当青少年或家长遇到心理困惑、人际矛盾乃至危机情况时,请记得拨打12355。无论假期还是日常,无论白昼还是深夜,我们始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