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3月20日

忻州 让返乡大学生根植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陈晓平 通讯员 韩旭
  
   2024年寒假期间,团忻州市委按照团省委要求,结合忻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于帮助广大高校大学生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初心,深化实施“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忻州市、县、区团组织上下联动,从“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工作指导,提升活动质量;注重活动管理,提升活动成效”3个方面发力,以学生收获度、家长满意度、实践单位认可度为此次活动的质量基础指标,提升了高校大学生对忻州市情的认知,在增强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科学理性的个人成长观、价值观。
  
  1235人参与实践14个县(市、区)全覆盖
  
   今年寒假,整个“返家乡”活动以“高校团组织+生源地团组织+输出实践岗位机构”相互融合的模式,组织化、精准化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有序推进大学生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数量扩展、品质提升,积极促进高校大学生返回生源地了解家乡发展、融入家乡建设、理性规划个人成长,探索实践育人、助力忻州高质量发展人才强市的有效途径。
   实现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14个县(市、区)全覆盖。据统计,忻州市参与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达1235人,充分满足了返乡大学生的实践需求,基层团组织对此次实践活动的认识度、重视度、参与度均获提升,为“返家乡”活动稳定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各县精准化服务措施亮点纷呈。团忻州市委将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团市委服务青年大学生和地方人才培养工作内容;岢岚县从岗位征集、活动发布、人员招录、工作统筹、服务保障等方面为忻州市基层团组织提供服务;定襄县积极引导返乡大学生注册为志愿者,并纳入该县志愿者队伍管理,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实践青年赴城区交通岗点,助力创建文明城市;繁峙县开展“入社区 入校园”禁毒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禁毒氛围;静乐县组织实践学子开展“情系空巢老人”“青春志愿行,绿地大扫除”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偏关县利用团属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团组织工作动态,起到了较好的县域活动宣传作用。
   拓展岗位征集渠道,满足双向多样性需求。寒假以来,实践岗位征集范围更加宽泛、征集方式更加规范、实践内容设置更加多元,实践岗位涉及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健、社会治理等众多领域,在努力满足返乡大学生专业需求、成长需求的同时,积极为各相关机构提供了短期工作协助力量。各县级团组织的精心组织、认真谋划、贴心服务,增进了岗位投放单位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支持,有效提升了项目岗位征集质量,实现了项目岗位更贴近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预期岗位的目标值,为招录质量、到岗比例提升奠定了基础。
   自2024年“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忻州市各县级团组织充分运用新媒体矩阵开展活动宣传、活动推荐、活动交流,在各县(市、区)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多方动员宣传,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开展10项活动 项项触动学子心
  
   记者注意到,在“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团忻州市委组织开展了10项活动,项项触动学子心。
   团忻州市委专门举行了2024年 “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岗前培训会;在忻州西站多次开展“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主题暖冬行动,活动不仅为返乡和出行的乘客带来方便,同时也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精神风貌;为构建校企常态化交流合作的桥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组织50名忻州籍返乡大学生赴当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让大家切身感受家乡发展的美好前景,加深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促进青年发展、塑造共同未来,举办“青才聚秀容·共建忻家园”主题青年发展论坛,会议通过共建人才平台、共办人才活动、共享人才资源、共话人才故事等形式,为忻州青年人才、青年企业家、青春学子、青年创业者搭建互通桥梁;春节和元宵节前夕,忻州突降大雪,为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团市委号召返乡大学生投入除雪第一线,以实际行动保障道路的畅通,体现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忻州市青年讲师团成员、市委党校教师谢礼清为30余名返乡大学生进行了以《凝聚理想信念 青春建功新时代》为题的宣讲,让大家受益颇多,立志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和本领;团忻州市委组织30余名返乡大学生前往忻州市博物馆,通过参观“晋北锁钥”“铁血英魂”展厅,切实感受了忻州厚重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团市委组织返乡大学生前往徐向前元帅故居和纪念馆,瞻仰革命先辈功绩,接受红色教育洗礼;为激励广大青年牢固树立红色理想,弘扬家国情怀,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陈颖为返乡大学生进行了一场题为 《厚植家国情怀 勇担时代使命》的宣讲课。
   随着活动落下帷幕,团忻州市委举办了总结会。会上,返乡大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感悟,并一致表示受益颇多,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持续深入了解家乡历史,积极关注家乡发展变化,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