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3月04日

大同2023年法院公信力提升明显

  本报记者 吕汉富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2月29日,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同法院执行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据介绍,2023年,大同全市法院提高站位抓执行,带着感情抓执行,多方联动抓执行,穷尽措施抓执行,严明纪律抓执行,执行工作质效和公信力明显提升。为了不断推进执行工作规范化,进一步提升执行质效,全面提升执行队伍素能,奋力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大同全市法院自我加压、自选动作,从2023年3月开始,以“强管理、提质效、转作风、树形象”为主题,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 “规范执行年”专项活动,从锻造过硬队伍、全员业务培训、规范办案流程、促进执行公开、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项行动、强化执行联动等方面重点发力,努力建立健全源头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和常态化工作机制,执行质效逐渐攀升、持续向好,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取得扎实成效,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为平安大同、法治大同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党组高度重视,给予全力支持。为了将“规范执行年”活动走深走实,大同市中院在去年年初的全市法院院长工作会议上广泛征求基层法院意见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及当事人代表的意见建议,对活动内容安排、任务分组几番修订,形成活动方案,由市中院院长刘硕才担任活动领导组组长。为确保执行活动有力开展,院党组为执行局调整补充8名工作人员,专门安排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向执行局派驻案款监管员,规范执行案款管理;全市法院统一购买“法院执行”制服,既提升执行干警的职业尊崇感、集体荣誉感,也主动接受执行对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推进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2023年,全市法院执结涉党政机关案件23件,执结率100%,位居全省第一;执结涉金融案件2730件,执行到位金额5.20亿元,同比增加3.39亿元,办案用时平均缩短7.6天/件。
   自我加压,多角度多方面整改提升。针对社会诟病的办案周期长、办案过程不透明、执行案款发放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全面剖析检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将“依法执行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涉系列房地产企业案件执行”等内容纳入“规范执行年”活动,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既从执行队伍打造、执行程序规范、办案期限规范、监督管理规范上长足用力,又在执行“保交楼”“护民生”“护金融”等方面案件时持续发力,与党政机关协调配合积极化解矛盾,确保发展大局稳定。活动开展期间,参加市政府召开的保交楼联席会议8次,自行组织法院系统保交楼会议6次,召开涉农民工工资专项视频调度会3次、现场会2次,执结100万元以上涉房地产企业案件113件,执结涉农民工工资案件23件,对5名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而申请人生活又非常困难的农民工予以司法救助。
   依法进行信用惩戒,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坚决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不搞“一刀切”,对被执行人当下确实不具备履行能力的,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限制其乘坐飞机、入住高档酒店,这部分群体具备履行能力向债权人清偿债务后,第一时间解除对其采取的限制高消费措施。2023年,共有1906名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的被执行人因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退出限消名单。对抗拒执行,拒不申报财产,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依法将其纳入失信名单。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1005名被执行人被纳入失信名单。2023年,全市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2期、721人次,发布执行悬赏135人次。迫于执行压力和舆论压力,76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33名失信被执行人一次性履行完毕。同时,对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13案、14名被执行人依法移送拒执罪,对3名构成拒执罪的被执行人判处有期徒刑或者缓刑。同时,对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严格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支持企业通过合法经营“生肌造血”,逐步清偿债务。灵活采取 “活封活扣”措施,共对17家企业暂缓强制执行,释放土地2708亩,释放厂房36.89万平方米,活封机器设备112套。18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重焕生机,与债权人达成执行和解,退出失信名单。
   通过开展“规范执行年”活动,全市法院执行干警的政治自觉、业务素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案件量比2022年增加47%的情况下,平均办案用时缩短7.6天/件,案款发放周期从平均33天压缩到13个工作日。最高法院考核的“3+1”核心指标中,两项指标排名全省前五,一项指标并列第一。全市法院有5家法院进入全省前50名,全市法院执行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人民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