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1月23日
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

深耕研学旅游 点燃文旅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田凤凤
  
   今冬最热的城、最热的话题就是哈尔滨,11个“小沙糖桔”带来的流量让各个省份艳羡不已。在山西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以党派集体提案建议,点燃文旅发展新引擎,让研学旅游成为山西文旅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
  
  研学旅游持续火热
  
   游山西就是读中华文明演进史,从尧舜禹到夏商周,黄河文化、晋商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留存了3.5万处文物古迹,为研学旅游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基础。据统计,全国研学旅游人数2019年为480万人次,2021年达到494万人次,2022年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此外,前瞻经济学人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研学旅行市场规模达到125亿元,人均消费3125元/次;2019年国内研学市场规模达164亿元,人均消费3417元/次。可见,研学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之中的分量之重。山西省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研学旅游迅速发展起来,让研学旅游逐步成为我省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监督机制缺乏
  
   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在提案中表示,政府主导不够,缺乏政策性措施与监管机制。一是政府对研学旅游工作督导缺位,政府顶层设计介入较弱,未颁布与研学旅游相关的政策性规范与标准,未建立研学机构、研学基地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缺乏中间力量,研学旅游效果评价不完善。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对研学机构、研学基地的研学质量尚未建立起研学效果评价机制及研学投诉处理与统计分析机制。二是缺乏研学旅游协会等中间力量介入,尚未成立研学旅游协会或青少年研究中心等研学相关团体或机构,没有构建起“研学团→研学协会→政府主管部门”多层级研学效果评价体系,研学服务质量无法从根源上加以规范与提升。
  
  专业导师数量不足
  
   专业人员匮乏,研学导师人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研学机构缺乏专业研学导师,机构内真正取得研学导师资格证或同时兼有导游证、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少之又少。二是研学基地导师素质亟待提升,基地专业导师数量不足,导致基地研学多以“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为主。三是尚未出台针对研学人才培养等政策面措施,亦未举办专项培训会或定期外出学习培训等,以致研学专业人才青黄不接问题凸显。
   基础建设不足,研学承接机构、研学基地、研学课程有待提升。一是研学承接机构整体实力不足。据调查,省内能够地接800人—1000人研学团的机构屈指可数,多以地接100人—300人的研学机构为主。二是研学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多数难以接待超大规模(1000人左右)的研学团;缺乏可供大批研学团体除研习实践教育之外的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
  
  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
  
   安全制度缺位,研学安全保障机制亟需建设。一是未出台研学旅游安全规范性政策文件,缺乏相关的交通安全、食宿卫生、医疗防护等政策性管理标准体系。二是研学旅游机构、研学基地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安全保障措施。三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目前,我省研学安全管理人员与研学游客配比大约为1∶10,即1个安全员负责10个游客的安全,安全员较少,容易因照看不周引发安全问题。四是研学安全监督管理体例不完善。研学途中住宿安全、食品安全缺乏相关部门监督,极易出现部分研学机构为降低研学成本,忽视食物安全及住宿安全。
  
  文教融合统一顶层谋划
  
   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建议,加快规范建设,促进研学旅游健康发展。从政府层面进行顶层谋划,建立研学课程、研学基地、研学导师、研学机构、研学安全等系列规范与标准,特别是建立研学机构、研学基地的准入与退出标准。
   理顺管理体制,实现“文教”融合统一。研学旅游是文化与教育融合的产业,既是旅游业态的创新,也是教育改革的创新,因此,研学旅游要发展,必须理顺主管部门,实现文旅局、教育局联合管理,包括二者联合对研学基地、营地挂牌;联合制定研学行业规范及标准;联合对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开展复核审查等。
   同时,建立评价与复核机制,规范研学旅游管理。一是由政府主导,遴选本省研学行业专家、教育专家、文旅专家组合成立研学协会或青少年研究中心,负责研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及研学课程开发等。
  
  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建立培训机制,扩大研学导师人才队伍。首先由政府搭建平台,积极引进或扶持一批研学旅游人才培养机构,负责研学行业各类人才的培养建设。其次,采用内培加外引的方式,吸纳熟悉研学旅游行业的相关人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研学旅游方面的业务培训。最后,组织研学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去研学旅游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提升服务研学旅游的能力和水平。
   设立资格认证,提升研学导师队伍能力素质。一是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设立研学导师职业认证标准。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心理、导游、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按照考试难度、从业时间以及年度职业道德考核和研学效果评价情况,颁发初级、中级、高级导师证书,建立研学旅游资格认证制度。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优秀研学导师等荣誉称号、举办研学旅游成果展比赛、表彰优秀研学导师等形式来激发研学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
  
  建设高品质研学基础设施
  
   加快基地提升,推动研学基地高品质发展。一是推动研学基地文化教育设施改造升级,增强观赏、体验与参与等功能,打造多样化、沉浸式、体验式于一体的研学场景。二是积极发展研学及相关产业融合项目建设,鼓励引导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康体养生等研学旅游综合体。三是打造一批集教育、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能承担教学、接待、作坊、住宿、餐饮、体验等一站式服务研学基地。
   整合研学机构,促进研学市场规范化运作。统计分析目前从事研学服务的机构,取缔无资质及不符合标准的研学机构。
  
  制定研学旅游品牌规划
  
   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建议,塑造品牌形象,制定研学旅游品牌规划。根据山西研学旅游资源,制定山西研学旅游品牌建设总体规划。通过顶层设计,先确定“山西研学旅游”这个大品牌,然后选择一批重点文化遗产,如云冈石窟、乔家大院等;重点红色文化景区,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逐步打造山西研学旅游的主题内容。
   突出地域特点,制定菜单式研学课程产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理解能力和实际需求设计出具有山西特色的研学课程。然后从研学旅游线路、活动时间、研学主题等多方面,针对不同学段科学合理开发与学校教学衔接的、主体类型多样化的研学旅游产品,实现研学旅游菜单式、一键式定制服务。
   同时,建立健全研学旅游安全保障机制,由主管部门制定科学的研学安全标准和条例,构建起政府、学校、教师、委托机构、家长、学生、保险公司都各司其职的安全规范。

L,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