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7月22日
扩大服务供给 提升服务质量 数字技术赋能减负

山西布局“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赵云云
  
   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如何提升?7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山西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
   社区服务是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郑红介绍说,《规划》围绕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从构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服务格局、扩大城乡社区服务供给、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城乡社区服务创新6个方面作出部署,明确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等10项发展指标,确定了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4项行动及服务设施补短板1个重大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对更高生活品质的新期待,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基层更加和谐稳定。
   “十四五”时期,我省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对社区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我省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是如何规划和布局的?
   对此,郑红表示,《规划》围绕基层治理新任务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既明确了场地、设施、人员、服务对象和投入这些方面的“硬件”要素,也规划了社区服务项目、活动、载体、机制等“软件”设施要求,可以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在服务内容方面,强调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强化为民服务功能,重点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社区层面群众能直接享受到的服务。强化便民服务功能,主要为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事项和商业服务事项两大类。强化安民服务功能,主要强化社区平安、应急能力建设及社区心理服务供给。
   在服务主体和方式方面,强调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创新服务模式。在服务主体上,强调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引导市场力量,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在服务方式上,强调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均衡发展,鼓励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提供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同时,完善村(居)民互助服务机制,引导村(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提高互助服务水平。
   在服务保障方面,强调经费、政策、人才和信息化措施。经费保障上,按规定落实政府经费安排,确保村(社区)组织有经费为民办事,确保管理服务有效覆盖常住人口;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倾斜。
   在政策支持方面,保障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托育、助残、未成年人保护等服务;落实社区服务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用工保险和社会组织登记等优惠政策,社区服务网点的水、电、气、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
   此外,在人才建设方面,明确实施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开展 “双百双培双带动”跟踪指导等行动;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教育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到村(社区)就业创业。在信息支撑方面,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感知设施、家庭终端和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习惯和特点,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
   郑红表示,《规划》的出台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服务的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增强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社区更有温度。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