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6月13日

“新农人”让家乡特产做成龙头产业

  本报记者 郭丽菲
  
   陈晓文,忻州繁峙县人。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城市,而是返乡创业,成为生态种植新农人。经过几年打拼,他创立了一家以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为主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每年企业插秧、除草、加工等用工还带动周边村的贫困户90多人受益,年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万元。
  
  返乡变身“泥腿子”
  
   “2014年,刚刚毕业的我面对社会、面对未来,一脸茫然。”已入而立之年的陈晓文回想当初自己刚毕业时的情景,“如果想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只有改变传统观念,才会有发展。马云说过,我们每一个人检讨自己应该比对时代的指责和抱怨要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的更快更多。”
   经过再三思虑,陈晓文做出人生重要决定:“繁峙才是我的用武之地,我要回乡创业。”
   “当时正值繁峙县开展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建设项目,以此为契机,我积极争取到‘繁峙县勇和农业养殖杂粮加工厂项目’的启动。”项目有了,具体怎么实施,陈晓文心里并没底。
   为此,陈晓文在田间地头做了许多调研工作。他注意到繁峙县作头村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元代即有大面积种植。与此同时,繁峙作为一个“小杂粮之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对,就种水稻!”很快,“源合态胚芽米”这个品牌诞生了。陈晓文开始奔走于田间地头,从育苗到插秧、收割、生产再到包装销售,他一点一点去学习,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面对大量不懂的工作,我只能披星戴月地不断学习,久而久之,我成为大家口中的‘泥腿子’。”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陈晓文不仅没有遗憾,反而充满青春奋斗的成就感。
  
  不断摸索经营模式
  
   确定好创业方向之后,陈晓文创办了山西勇和农业养殖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27亩,投入资金1620万元,员工49人,是一家以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为主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我们公司遵循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引进新品种、不断推广新技术。公司加强与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业务联系,技术保障有力。公司现有有机稻谷种植基地400亩、坡地有机杂粮种植基地1000亩、天然牧草基地2800亩、天然放养山羊1200头。年生产谷物120吨,公司拥有现代化全智能稻谷恒温库,自动化加工处理系统,保证了稻谷的质量,定单定量实时生产,保证产品的新鲜度。”陈晓文说。
   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索尝试中,陈晓文的公司终于走上平台稳定期。与此同时,他申请国家专利2项,申报的项目获得2019年第八届“创青春”忻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年第四届山西省农村创新创业创意项目大赛优秀奖;2021年5月,公司的“源合态大米农产品加工”项目在第八届“创青春”山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乡村振兴成长组二等奖的好成绩。他个人也获得“农创新园创业导师”等诸多荣誉。
   “市场的需求在飞速进步,时下客户对于品牌产品的信任度不断攀升。”基于此,陈晓文带领公司的小伙伴在现有稳定市场客源的基础上,通过国家832消费扶贫平台、自媒体平台、传统媒体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开拓电商直播带货进行网络销售,市场不断扩大,由忻州市逐渐扩展到周边地市。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随着公司逐渐步入正规,陈晓文带领公司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主动践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深入基层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帮助政府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为乡村振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们公司项目的实施直接带动繁城镇笔峰村和作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人脱贫,户均年分红3000元。每年企业插秧、除草、加工等用工能带动周边村的贫困户90多人受益,年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万元。”陈晓文告诉记者,公司还通过辐射带头作用带动周边水稻生产,农民收入增加,经济利益提高,促进了繁峙县水稻产业的发展。
   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陈晓文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奉献爱心、不断回馈社会。就在今年新冠疫情再次来袭期间,山西勇和农业养殖有限公司积极捐赠物资达3.4万元,公司员工在保证生产销售的同时,积极投身抗疫,做到抗疫生产两不误。
   “做农业,需要的是静心、精心、耐心、匠心和良心。”陈晓文说,情怀是用来自我满足的,而不是寻求认同的。一路走来,他觉得做好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和指导就是最大的情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深扎根于他的心底。他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与初心,是正确的。
   “民以食为天,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相信保障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永远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需要。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扶持以及公司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把原生态的农产品做好做精,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对于未来发展,陈晓文充满信心,他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投身农业,振兴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