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6月07日
太钢型材厂特种冶炼攻关青年团队

攻克“卡脖子”难题 争当科研技术先行者

  本报记者 陈彤
  
   太钢型材厂于2017年前后建成投产的6t真空感应炉、6t真空自耗炉是山西省唯一的大型真空冶炼设备,也是全国首套国产大型双真空冶炼装备,是大型真空冶炼装备国产化的重要实践,而解决国家材料领域、装备领域“卡脖子”的难题,便是太钢型材厂特种冶炼攻关青年团队的重要使命。该团队有成员18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16人,28岁以下团员13人,曾获2020年度 “中国宝武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2022年被授予第14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
  
  齐心聚力 攻克难题
  
   2019年3月19日,是型材厂特种冶炼攻关青年团队每名成员都不会忘记的日子,为了成功制作改善VIM铸锭底部质量的一个关键部件,团队耗费3个月时间、试验19次,经历了钢液污染、尺寸失控、热处理开裂等等失败,终于确定了最佳的材质、工艺以及作业方法,解决了铸锭高质量成型的难题,成功将产品全线成材率提升了两个百分点。
   为去除金属材料中的有害元素——氢、氧、氮,团队深入分析冶炼机理,持续优化配碳工艺改善碳氧反应动力学条件,动态调整冶炼过程真空度,在熔化期以电制度为关键控制点进行调控,不断优化精炼期温度、时间等参数,开发了“弱增氧、强脱氮”工艺,成功攻关。
   D406A是制作火箭的关键材料,质量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批次质量波动要求很小。用户提出的单重指标基本接近装备性能上限,再加上真空冶炼安全风险高、过程干预手段少等原因,生产难度很大。为此,一个个活跃的大脑在思考,终于有人想到使用“拼炉”技术对铸锭重量进行灵活控制,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最大限度激发设备潜能。思路确定后,便是“拼炉”技术攻关。一次次修改试验方案、一次次现场模拟,团队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班攻关,试冶炼一次成功,首支D406A的质量、单重均很好满足用户要求,再一次攻克了“卡脖子”难题。
   为了更及时、准确传递冶炼信息,提高冶炼干预能力,该团队负责设备作业的岗位青年利用业余时间自学wincc课程,掌握了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后结合现场需要编写了炉前显示数据界面,大幅提高了炉前工作人员了解冶炼数据的便捷性、高效性,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现场安全受控程度。
   针对运行过程中熔炼室密封坑洼、变形以及拐角处开裂的问题,团队成员通过优化唇边、底端面设计,有效增大了密封接触面积,减小了气体泄露。同时,该团队还优化了设备测漏,使测漏效率提升1.3倍,并根据腔室种类对设备密封部位进行网格化分区管理,实行分区、分级精准管控,形成最优检漏 “地图”,大幅降低了检漏时间,高效满足了生产需要。
   此外,该团队还建立了SPC控制图进行监控,科学分析数据波动拐点,根据需要在炉役中间清渣后对坩埚内衬进行修补,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解读,指引设备维护,形成了有效的设备漏气率运行监控系统。
  
  思想引领 传承基因
  
   在思想建设上,该团队始终将青年思想教育作为工作的重心,坚持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和“青年大学习”,经常性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党章及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切实增强了团员青年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此外,该团队还通过深化“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活动和“我为青年做件事”实践活动,以及录制《党史青年说》和参加红色电影配音大赛,不断增强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获得感。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微信交流,动态掌握和了解青年思想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该团队还深入打造了 “青春·创空间”团建样板,设立了团队工作展示区、荣誉墙、互动区、学习角、青年践诺承诺区等青年个性化定置区域,以创造“高、精、尖、特”产品为青春使命,用青春智慧汇聚创新创效合力,为山西省结构转型重点项目高端镍基合金事业和太钢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在做好“智慧团建”线上平台推进工作的同时,该团队还落实好日常管理、组织生活、教育评议、奖励处分等各项任务,规范团费使用和管理,健全团员管理机制,确保团课、团日活动、团支部评星定级、团员评议、团内表彰模块工作良好运行。
   太钢型材厂特种冶炼攻关青年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摘取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伟大征程中,该团队将继续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韧劲,激发青年立足岗位创业绩的奋斗热情,不忘初心、继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