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30日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奋斗——纪念建团100周年 回顾在共青团工作的光辉岁月(二)

共青团的工作历练使我终生受益

■李服役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已经走过100年的光辉历程。跟党走,我们赢得了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跟党走,我们建设了社会主义,开启了中华民族崭新的时代。一想起这些,我就心潮澎湃,思绪不禁回到当年从事共青团工作的火红岁月……
   1972年,正读初中的我有幸成为共青团员,那年我14岁。经过四年的磨练与不懈奋斗,伴随着成人礼的到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8年,我参加工作,第一站是担任绛县安峪镇团委书记,之后被调到绛县团县委,历任副书记、书记。工作履历的前13年是在团干部岗位上度过的。
   这13年,我积累了人生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会了做人做事,懂得了一些辨证唯物主义的工作方法,更懂得了感恩:感恩党组织、感恩同事、感恩青年朋友、感恩人民群众……
   燃烧的青春激情成就了我的不断进步。13年的青春岁月,记录着我的奉献,也使我保持了年轻人的工作激情。面向青年,多思、多讲,善于与他们交流;四肢不闲,多看多写、多动脑子、多下基层,与各界青年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知其所想,帮其所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有许多高考落榜甚至初中毕业回乡的青年面对改革开放大潮无所适从。我和团县委一班人走村串巷,与回乡青年座谈交流,反复调研,创造性地开展了向农村青年“三送”(送党的政策、送致富信息、送科学技术)活动,联合县科协、科委、农业局等部门成立了绛县青年科学致富指导中心,各乡镇团委均建立了科学致富指导站,各村团支部也成立了科技致富咨询站,积极引导和帮助返乡青年学习各类实用技术,增强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并在全县树立了100个种植户、100个养殖户、100个经营户青年典型,以此影响、带动全县青年科学致富。同时,团县委创办了《三送报》,及时向青年农民提供系列服务,在引导广大农村团员青年科学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绛大地处处有朝气蓬勃的身影,到处是科学致富的热潮。这一活动,得到团省委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曾予以报道。那些既实实在在又红红火火的场景,恍如昨日!此后,无论是担任县计委党总支书记、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还是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政协主席,我始终保持工作激情,不断进步。
   如饥似渴的学习,让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朱德曾经说过:“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13年的团干部工作经历,使我养成了坚持学习文化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的良好习惯。工作之余,我对自己坚持数年的自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注入新的内容。坚持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学习法律法规,提高廉政自觉和科学管理;学习基层经验,提高业务技能和领导水平。坚持读书看报和上网浏览,将学到的市场经济理论和金融、法律、现代科技、队伍管理、领导艺术等知识分类剪贴、收藏,先后记下了8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其中,2002年在《支部建设》上发表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辩证法》,收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库。同时,注重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实践。2004年,在全县农村倡导的“书柜做嫁妆”新风,被《人民日报》作了专题报道。在县政协工作期间,注意发挥文史工作资政育人的作用,先后编辑出版了《走进天下第一县———绛县》《绛商史料》《尧王故里》《绛县抗日战争纪实》《绛县古训今规选编》《绛县水库建设纪实》等13本文史资料专辑,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精神“快餐”。
   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共青团情结的延续,我从县政协主席任上退下来后,于2020年5月被县委推举为绛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又从事起关心关爱青少年工作,注定了此生与青年、与青年工作割舍不断的情缘。为此,我将始终牢记自己18岁时向党许下的青春誓言,面对新的百年,会更加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余热献给培养、教育全县青少年的事业,为党的青少年工作发挥余热,终生不悔!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一段刻骨铭心的履历,能使人受益终生。我今年65岁了,回顾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感悟颇多。但最大、最深的感悟是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敬畏党组织、敬畏人民群众、敬畏自己(严于律己)。 以此,与团干部和团员青年朋友共勉。
   (李服役,曾任绛县团县委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县政协主席。现任绛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