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18日
青年书法家刘飞

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时代精神中

  青春微记录:
   刘飞 1992年生,山西永济人,中共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13年荣获山西省第二届群众书法艺术展优秀奖,编印了《刘飞书法小品集》。2022年1月,举办“刘飞书法迎春展”。
  
  本报记者 李云霞 文/图
  
   五官清秀、阳光帅气、温文尔雅,眼前的刘飞一身书生气质,沉着、内敛而淡然。
   这位“90后”小伙子自幼爱好书法,师从王陆、霍菊萍,取法颜真卿、米芾及明末清初诸家,上溯汉魏六朝摩崖碑版。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刘飞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形式上强调对比关系,风格力求拙朴典雅、恢宏大气之象。
  
  书法源于热爱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虽未受任何耳濡目染,但自幼酷爱书法,对书法的向往近乎痴迷。”刘飞毫不掩饰自己的出身。
   还在上小学的刘飞偶然得来一支毛笔,他整日拿着毛笔在纸上、墙上甚至地上划拉,很快,这支毛笔被从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连握笔都不规范的主人 “糟蹋”殆尽。此后,刘飞便将麻绳拆成一条条细线绑在木棍上当作毛笔书写,长达三四年之久。上初中后,刘飞把零花钱节省下来,才有机会在镇上购买毛笔与字帖,三年下来,他临募的字帖已经堆满了几大箱子。
   转眼到了高三,刘飞刻苦练习书法已逾八年,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在书法道路上迎来了重大转折。高三那年,他从老家永济来到运城上学。一次周末,他在南风广场遇见几位老年书法爱好者用水写笔在地面上写字。刘飞一边观赏一边也拿着笔跟着老师练习,持续了一个月。其间,一位康杰中学的宁老师看到刘飞年龄虽小却求学心切,劝告他不能长期这样练习,建议去找在当地颇有名气和影响的书法家王陆探求正规指导,可以将他的书法引入正轨。
   “见面时我拿着我写的字让王老师看,王老师看后一语道出我的字体变化过程。”刘飞说。在王陆介绍下,刘飞师从王陆的学生霍菊萍接受专业指导。
   “因为自己喜欢,所以从来不觉得累。”迫切希望进步的刘飞,开始临摹《争座位帖》和《自书告身帖》等名家字帖,这一写就是600多遍,“书法艺术的学习,一开始就要与经典与大师交流,只有这样,眼界才会打开,才能学到更多名家的书法技巧,才能更进一步超越。”
  
  书法要多实践
  
   2013年,刘飞参加了山西省第二届群众书法艺术展,并获得优秀奖。此后,刘飞经常前往王陆老师身边,看其写字,聆听其对书法艺术的见解。“观摩王老师的书法创作,我意识到观人写字的重要性,因为点画的表现非常微妙,微妙的东西隐藏在潜意识里,语言难以表述,意识难以介入。”在刘飞看来,书法艺术具体到实践,是要落实到用笔、起笔、收笔、甚至更细腻的技巧中。
   有了几年的学习经历,刘飞开始临摹更多书法名家的作品,力求在书法创作中达到精益求精,不断求索的刘飞又继续弄通了很多问题。
   善思考、找依据、重辨别,逐渐收获认知的刘飞为以后的书法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飞坦言,很庆幸在这么多年的学习过程中,解答了自己书途中一个又一个疑惑,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价值世界,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品质。
  
  书法还需创新
  
   多年来,刘飞的案头除了经典法帖之外,就是诸多书法名家的书籍和学习资料,在他们身上,刘飞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书法创作的本质是将时代精神灌注于对传统的分解与合成之中,是刹那间完成的个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刘飞说,基于传统,立足传统,从传统的书法艺术中汲取更多营养,我们还需要通过临摹传统经典法帖,去思考当代书法的表现形式。
   这些认识一直伴随着刘飞的书法创作,他常常想,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像诸多书法大家一样,为百年之后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一点灵感。
   2020年到2021年,刘飞对其近两年的作品进行了整理,编印了《刘飞书法小品集》。今年1月22日,由运城市文联、运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 “刘飞书法迎春展”在市书法协会创作基地展出,展览以楹联作品和书法小品为主,众多书法名家现场指导,对刘飞的作品给予了评价、提出了意见。
   “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总结,另一方面也希望用这种方式能帮助到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刘飞说,在以后的创作中,他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管能否实现,他将在书法道路上一直耕耘并相信必将会有更多的成长与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