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2年03月01日
到2025年底

全省市场主体力争达600万户左右

  本报记者 赵云云
  
   2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省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政策措施和抓落实工作。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力争2025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600万户左右。
  
  构建“1+1+8+1”政策体系
  
   山西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决策部署的战略之举,是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肇伟介绍说,省发改委、省政府研究室会同48个部门,组成综合协调小组,初步构建起市场主体倍增“1+1+8+1”政策体系。
   第一个“1”,即《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意见》,2021年底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印发,主要包括推动全省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48条指导性意见。核心要义就是从制度层面破解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有关市场领域的制约障碍,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和真心实意的服务保障,引导激励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第二个“1”,即《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2022年1月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主要包括金融、财税、用地、环境能耗容量、科技创新、政务服务6大方面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78条政策措施。
   中间这个“8”,即农业、制造业、文旅、商贸物流、个体工商户、创业创新、城市烟火气集聚区等8个行业领域内市场主体倍增专项实施方案,目前已全部形成送审稿。
   最后一个“1”,即《成立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方案》及近期重点工作计划,2月底印发,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抓市场主体倍增政策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李肇伟表示,“1+1+8+1”政策坚持从市场主体需求关切出发,力求通过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政策创新,为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东洪表示,为切实抓好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的落地落实,省政府专门成立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从各市、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一支几十人的队伍,集中在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办公,确保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19条改革举措助推市场主体倍增
  
   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李和林介绍说,此次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我省仅在政务服务领域就计划推行19条改革举措,具体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聚焦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着力为企业畅通进出市场之门。在市场准入方面,主要是推行企业开办“半日结、零成本”,免费制发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推进电子证照跨行业、跨领域互认互用,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行 “一业一证”、100项以上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发票领用和办税缴费等改革,全力为企业松绑减负。
   在市场准入方面,还要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将涉及面广、办理量大的事项进行整体性、系统性重构,整合优化为“一件事”,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使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在市场退出方面,大力推动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拓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将注销公示时间由过去的45天压减为20天,促进市场“新陈代谢”。
   此外,还要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清理规范“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等各种名义变相设立的行政审批,规范统一全省涉企事项办理标准。
   第二个方面是坚持服务跟着项目走的理念,促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领域审批改革,推行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 “最多80天”,编制“一本制”综合报告,实现环评、能评等事项综合评估、一次评审,破解区域评估落地难、承诺制落地困难等问题;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集成改革,全面建立项目前期研判策划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审批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完成项目审批;推进各类项目审批系统深度融合,在更大范围实行项目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优化水电气热网“一站式”报装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集成服务。
   第三个方面是突出数字赋能,着力提升市场主体办事体验。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推动更多事项“就近办、自助办”;规划建设涉企政策“一站式”发布平台,推动部分惠企政策 “免申即享”;健全完善信用监管机制,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扩大“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范围。
   第四个方面是立足本职精准服务,持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开展“政策找企业、服务到企业”系列服务,建立政府与中小企业对话机制,精准解决企业合理诉求;健全完善信用监督机制,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全面扶持商协会发展以及设立“晋商企业家节”、实施“晋商晋才”培育计划等改革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李和林表示,“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服务改革,必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夯实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全面促进市场主体倍增。”